字好书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时间: 2025-08-01 17:00:38

诗句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7:00:38

原文展示: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白话文翻译:

山上有扶苏树,沼泽里有荷花盛开。
看不见子都,反而看见狂妄之人。
山上有高大的松树,沼泽里有游动的龙。
看不见子充,反而看见狡猾的小孩。

注释:

  • 扶苏:一种树木,象征着生机和生长。
  • 荷华:荷花,象征清纯和美好。
  • 子都子充:可能指的是理想的伴侣或友人,诗中用来表达失望。
  • 狂且:指狂妄、放荡的人。
  • 乔松:高大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游龙:形容灵动的生物,象征自由和生机。
  • 狡童:狡猾的小孩,指那些精明、狡诈的人。

典故解析:

“扶苏”、“荷华”等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多用以象征美好事物,常常与理想或内心渴求相关。诗中提到的“子都”和“子充”可能是对理想伴侣的期待,但最终却是失望,与社会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为《诗经》中的一首,作者为《诗经》中的佚名诗人。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大量的民歌和乐歌。

创作背景:

《山有扶苏》创作于先秦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现实不满的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山有扶苏》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求与对现实的失望。开篇即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面,扶苏树和荷花象征着青春和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伴侣的失望,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的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诗中“狂且”和“狡童”的出现,暗示了对社会中浮躁和狡诈人性的批判,诗人通过对比加深了情感的对立,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邃。最后,山中的乔松与游龙的描绘,似乎是在呼唤一种内心的坚定与自由,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上长着扶苏树,沼泽里开着荷花,描绘了自然之美。
  •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看不见理想中的伴侣,反而看到了狂妄的人。
  •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山中有高松,水中有游龙,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理想的伙伴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狡诈的孩子,表达了一种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传达内心感受,树木与花卉象征生机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失望的情感,展现了个体在社会中面临的困惑与挣扎。

意象分析:

  • 扶苏:象征青春与生机。
  • 荷华:象征纯洁与美好。
  • 乔松:象征坚韧与长寿。
  • 游龙:象征自由与灵动。
  • 狂且、狡童:象征社会的浮躁与狡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扶苏”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山

  2. 诗人对“子都”的态度是? A. 期待
    B. 失望
    C. 满足
    D. 忽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 《国风·鄘风·相鼠》:探讨了人性与社会关系。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通过月亮表达思乡之情,与《山有扶苏》的自然意象形成对比。
  • 《春晓》:孟浩然用春日自然描绘出生活的美好,与《山有扶苏》的意境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诗经》相关解读书籍
  • 研究古诗词的相关论文和著作

译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个小狡童。

相关查询

浪淘沙·宿华清宫次日又续前调寄怀 浪淘沙 中秋 浪淘沙 莺 浪淘沙慢 其一 浪淘沙 戏赠幼妓 浪淘沙令 咏莎滩 浪淘沙 其一 林见素赴云南宪副过镇远赠予临江仙浪淘沙二词依韵答之 浪淘沙 浪淘沙 奉怀子嘉师 浪淘沙九首 其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燔书坑儒 卝字旁的字 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鼻孔 豕字旁的字 拣别 肉字旁的字 虎踞龙盘 入字旁的字 包含萧的词语有哪些 嘤鸣求友声 凉缁巾 玉字旁的字 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艰难曲折 以石投水 玩世不羁 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飞谋荐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