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8:13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黑衣的合适啊,我又重新改变了。
去往你的馆舍啊,还请你赐予我光彩。
黑衣的美好啊,我又重新改造了。
去往你的馆舍啊,还请你赐予我光彩。
黑衣的席位啊,我又重新制作了。
去往你的馆舍啊,还请你赐予我光彩。
《缁衣》的作者为佚名,创作于先秦时期。先秦诗歌多以《诗经》为代表,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感受。
本诗可能与当时的社交礼仪和人际关系有关,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和对美好关系的向往。
《缁衣》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古代诗歌,诗中反复提及“缁衣”,不仅表现出一种对黑衣的偏爱,也象征着一种内心的沉静和庄重。诗人通过对黑衣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望。诗中“适子之馆”的反复出现,显示出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强烈愿望,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情感的依赖与期待。
诗中的“授子之粲”则体现了对友人恩惠的感激与珍视。这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温暖的情感。诗人在不断的变化中,似乎也在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追求,简约而深刻。无论是对黑衣的反复提及,还是对友人的思念,均彰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执着。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渴望与友人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缁衣”指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诗中反复提到的“适子之馆”指的是什么?
“授子之粲”中的“粲”主要指什么?
《缁衣》与《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了对亲友的思念。不同的是,《缁衣》更侧重于社交关系的美好,而《静夜思》则表现了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