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陕西都运彭待制

《送陕西都运彭待制》

时间: 2025-05-06 18:00:22

诗句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媿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0:22

原文展示:

送陕西都运彭待制

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
函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
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
不媿先贤传,重听得宝歌。
归来奏天子,安稳看鸣珂。

白话文翻译:

边塞的战争难以平息,关中地区的粮食依然紧缺。
您的心意如同汉朝的刘邦,能借道于萧何获取粮草。
函谷关的马蹄声不断,渭河桥上车辙频繁。
这片土地终究险固,昔日的山色依旧巍峨。
我不愧于先贤的传承,再次倾听那美妙的乐曲。
归来后向天子奏乐,安稳地看那鸣响的珂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塞下:指边塞地区,常常是兵戎相见之地。
  • 关中:指陕西一带,古代重要的粮食产区。
  • 君心:指对方的心意或志向。
  • 粮道:指粮食运输的道路。
  • 函谷:指函谷关,是古代重要的关口。
  • 鸣珂:古代乐器,象征奏乐或传达信息。

典故解析:

  • 汉帝:指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常用作象征有远大志向的君主。
  • 萧何:汉朝著名的丞相,以善于调动资源著称,诗中借用以象征有能力的助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梅溪,晚号梅村,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边境战争频繁,粮食短缺的时期,梅尧臣以此诗送别彭待制,表达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即点出战争对民生的影响,表达了对粮食短缺的忧虑,揭示出国家动荡对百姓生活的困扰。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函谷关和渭河桥的场景,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历史的连续感和无奈的情绪。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提及,赋予了作品更深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提到的汉帝与萧何,既是对朋友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结尾两句则回归到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友人归来的期待和对国家稳定的期许,显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整首诗在形象与情感上交织,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个人情感的细腻,表现了梅尧臣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塞下兵难去:战争在边塞持续,难以平息。
  2. 关中粟未多:关中地区的粮食仍然稀少,暗示民生困苦。
  3. 君心同汉帝:赞美对方志向如同汉朝的刘邦,寓意其雄心壮志。
  4. 粮道得萧何:需要有像萧何那样的人物来帮助获取粮草。
  5. 函谷马蹄入:描绘军队通过函谷关的情景,显示战争的紧迫。
  6. 渭桥车辙过:车辙印记深入,表明交通繁忙,物资流动不息。
  7. 地形终险固:对这片土地的险固地形表示认可与敬畏。
  8. 山色旧嵯峨:山的姿态依旧巍峨,象征历史的延续。
  9. 不媿先贤传:表达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传承先贤的精神。
  10. 重听得宝歌:再次聆听美妙的乐曲,象征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1. 归来奏天子:期待友人归来后向皇帝奏乐,象征安定与和谐。
  12. 安稳看鸣珂:安稳地观赏乐声,表达对未来的乐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常有对仗工整,如“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强了诗的深度和厚重感。
  • 意象:通过具体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构建了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和对国家命运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战争与动乱。
  • :象征民生与粮食安全。
  • 函谷关:代表关口,象征着战略与交通。
  • 山色:象征历史与自然的持久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心同汉帝”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刘邦
    • C. 曹操
    • D. 诸葛亮
  2. “函谷马蹄入”中的“函谷”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处关口
    • D. 一片森林
  3. 诗中提到的“鸣珂”象征什么?

    • A. 军事
    • B. 安稳
    • C. 乐声
    • D. 旅行

答案:

  1. B (刘邦)
  2. C (一处关口)
  3. C (乐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二者都涉及边塞和历史,但《送陕西都运彭待制》更多地关注国家命运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登鹳雀楼》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的豪情。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对历史的感悟与未来的期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怀 壬午腊月下旬偶作二首 独游东园 秋怀十首 其七 腊日晚步 赠吴孟求承议二首 十月二十二日晚 其二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腊月殊有春意二首 其一 冬怀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土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仙相 阜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洗衣粉 谋策 丛然 南户窥郎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无踪无影 飘洋过海 剩馥残膏 爿字旁的字 点结尾的成语 笔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