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07:3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07:32:06
惜牡丹花二首
作者: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
花下作寂寞萎红。
低向雨,离披破艳。
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第一首
在翰林院北厅的花下作诗,
看着阶前的红牡丹感到惆怅。
傍晚时分只剩下两枝残花,
明天风起时,它们肯定会被吹尽。
夜晚我惋惜着衰败的红花,点亮火把看着它们。
第二首
在新昌窦给事的宅邸南亭下作诗,
看着寂寞的萎红向雨低垂。
花瓣离散,艳丽破损,
随着风飘散,晴天落地依然惆怅。
更何况它们已飘零在泥土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而著称,关心民生,善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惜牡丹花二首》的创作背景是白居易在生活中的感触,他对花的关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忧伤。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二首》通过描绘牡丹的凋零,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与惋惜。首诗在翰林院北厅,诗人以两枝残花为引,表达了对晚来衰红的怜惜,构建出一种孤寂的氛围。第二首则通过对新昌窦宅南亭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中将牡丹的凋零与人生的无常相联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
诗人在夜晚点火观看衰红,仿佛在与逝去的美好进行对话,表达了他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美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写,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对逝去事物的深刻怀念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惆怅”一词的意思是:
A. 高兴
B. 忧伤
C. 平静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衰红”指的是:
A. 新开的花
B. 凋谢的花
C. 绿色的叶子
D. 清晨的露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白居易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更侧重于历史和社会的反思。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均有独特之处,前者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后者则常借助典故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