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9:18
春因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杂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春天因为繁花似锦而被绣被包围,仿佛仙子在红尘外游离。
我不禁问,谁又幻入那纷杂的境地,千古流传的风流人物竟是造孽之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著名小说家,因创作《红楼梦》而闻名于世。他在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诗词,展现了深厚的文学造诣。曹雪芹的生平多舛,经历了从富裕到贫困的曲折,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创作背景: 《第五回回前诗》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世俗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透漏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以春天的美景为引子,通过“葳蕤拥绣衾”的描绘,展现出一个温暖而富饶的春日情景。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仿佛将人引入一个桃花源般的理想世界。然而,当诗人提到“恍随仙子别红尘”时,便引出了对世俗的思考。仙子象征着一种超脱,而红尘则是人生的纷扰与无奈。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后半部分,诗人发出疑问,“问谁幻入杂胥境”,意指那些身处纷杂世界的人们,究竟是谁在其中沉浮。接着,提到“千古风流造孽人”,这句既表现了对历史风流人物的敬仰,又暗含对他们行为的反思,指出所谓的风流往往伴随着道德的缺失。整首诗在美的描绘与现实的反思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纷扰世俗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深刻理解,揭示了风流人物背后的复杂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对比,曹雪芹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偏向于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