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38
庆春泽慢
作者: 袁绶 〔清代〕
黛泼山眉,青回柳眼,愔愔天气初晴。
又到花朝,彩幡红飐苔阴。
曲阑干外东风软,破春愁燕语忪惺。
暗消凝,几日春寒,瘦了梅魂。
桃花潭主殷勤甚,借名流池馆,小盍朋簪。
伫月人疏,一痕新绿黏云。
银灯细缀星光璨,听谁歌金缕声清。
嘱啼莺,绾住韶光,莫便飘零。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初晴时的美丽景象:山峦如同黛色的眉毛,柳树的眼睛清晰而明亮,温和的东风轻轻吹拂,春愁在燕子的啁啾声中渐渐消散。随着花朝的到来,彩幡在苔藓上轻轻飘动。几日的寒冷让梅花显得消瘦,春天的气息逐渐恢复。桃花潭的主人热情好客,邀约朋友共赏美景。月下人稀,细雨带来春意盎然的绿意,银灯下星光璀璨,听着那清脆的歌声。对黄莺的啼鸣寄托着对时光的珍惜,愿它不要随风而去。
作者介绍:
袁绶(1661-1732),清代诗人,字子升,号问山,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袁绶的诗词常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尤其是在描写春天和爱情方面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
《庆春泽慢》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色与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庆春泽慢》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袁绶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的美丽场景。诗的开头通过“黛泼山眉”和“青回柳眼”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仿佛山峦与柳树都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接着,诗人提到了“花朝”,这是春天的重要节日,象征着万物复苏和新的生命。
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破春愁燕语忪惺”一句,燕子的啁啾声不仅驱散了春愁,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希望。随后,诗人提及了“几日春寒,瘦了梅魂”,暗示着春天的寒冷对梅花的影响,表达了一种对春寒的无奈和对春暖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人际关系,描绘了桃花潭主的殷勤与友谊,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情感。银灯下的星光与清脆的歌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春夜氛围。最后,诗人以“嘱啼莺,绾住韶光”结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避免岁月的流逝。
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内心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袁绶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黛泼山眉,青回柳眼,愔愔天气初晴。
描绘了山的黛色和柳的青翠,突出了春天初晴的安静氛围。
又到花朝,彩幡红飐苔阴。
说明春天的节日到来,彩色的旗帜在苔藓上轻轻摇曳,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曲阑干外东风软,破春愁燕语忪惺。
软暖的东风吹拂,燕子的啁啾声打破了春天的愁绪,表现春意盎然。
暗消凝,几日春寒,瘦了梅魂。
几日的寒冷让梅花显得萧条,暗示春寒对自然的影响。
桃花潭主殷勤甚,借名流池馆,小盍朋簪。
提到桃花潭的主人热情好客,邀请朋友相聚,描绘了温暖的人际关系。
伫月人疏,一痕新绿黏云。
在月光下人影稀疏,新绿的春意如丝般缠绕在云朵之上,展现了春夜的宁静。
银灯细缀星光璨,听谁歌金缕声清。
银色的灯光点缀着璀璨的星星,听着动人的歌声,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嘱啼莺,绾住韶光,莫便飘零。
嘱咐黄莺唱歌,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时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与珍惜。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传达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欢愉。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温暖。
诗词测试:
选择题: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节日?
A. 黛泼山眉
B. 又到花朝
C. 银灯细缀
填空题:
“嘱啼莺,绾住__,莫便飘零。”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桃花潭主是一个冷漠的人。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袁绶的《庆春泽慢》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袁绶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人际关系,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