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7
原文展示:
宿毗沙院诸友相送 王灼 〔宋代〕 出门风喧号,半道雨飘洒。行役已堪厌,投宿小兰若。葱笼林樾中,一径仅容马。古屋数十橼,佛事走村社。王赵两故人,清诗壁间写。读遍已曛黑,尚有相送者。见可逞雄辩,譊譊欲唇哆。伯威弄长笛,哀音振原野。子仁喜捷敏,德常号醇雅。来共一夕寒,樽酒肯屡把。明朝定西去,山路泥没踝。此地当迴首,想见烟苒惹。平生受性僻,所至徒侣寡。因诗记离忧,踟蹰孤灯下。
白话文翻译:
出门时风声喧闹,走到半路雨点飘洒。旅途的劳顿已让人厌倦,于是投宿在一座小寺庙。葱郁的林木中,一条小径仅能容马通过。古老的房屋有数十间,佛事活动在村社中进行。王赵两位老朋友,在墙壁上题写清新的诗句。读遍了这些诗句,天色已晚,但仍有朋友相送。见到他们可以展开雄辩,争论不休,嘴唇颤动。伯威吹奏长笛,哀伤的音调震撼原野。子仁喜欢敏捷机智,德常被称为醇厚雅正。大家一起来度过这个寒冷的夜晚,愿意多次举杯共饮。明天一定向西行进,山路泥泞深及脚踝。在这里回头望,想象着烟雾缭绕的景象。我平生性格孤僻,所到之处朋友稀少。因此写下这首诗记录离别的忧愁,在孤灯下徘徊。
注释:
诗词背景: 王灼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性格孤僻,喜欢独处,诗中常表现出对自然和友情的感慨。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经历,以及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忧愁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旅途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风雨中投宿寺庙,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出门风喧号,半道雨飘洒”,以及对友情的描写,如“王赵两故人,清诗壁间写”,展现了作者对旅途的厌倦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结尾“因诗记离忧,踟蹰孤灯下”,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忧愁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和友情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友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忧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若”是指什么? A. 寺庙 B. 客栈 C. 住宅 D. 学校 答案:A
诗中的“王赵两故人”在做什么? A. 读书 B. 写诗 C. 争论 D. 吹笛 答案:B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忧愁 D. 平静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