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4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0:03
琐窗寒 销寒第三集,寒蟹
作者: 袁绶 〔清代〕
岁晚村荒,日斜潮落,冻开湖嘴。
芦根吐沫,又听爬沙声细。
爱双螯霜浓更肥,横行那识渔人计。
任筠筐罩住,寒蒲缚好,卖来城市。
还忆。瓶花底。
记解甲吹香,酒边亲递。
秋光过了,又被酿成秋意。
便无肠离情未谙,稻粱也合思故里。
负频年独数尖团,盼到看灯里。
年末的村庄荒凉,夕阳斜照,潮水退去,湖面冻开了口子。
芦苇根部流出水珠,耳边又传来细微的爬沙声。
我喜欢那双螯,霜冻后更显肥美,横行而过,渔人又怎能识得其计呢?
任凭它被竹筐罩住,寒蒲捆好,卖到城市去。
我还记得,那瓶花底下,曾经解甲吹香,酒边亲友递杯。
秋光已经过去,却又被酿成了秋意。
便没有离情别绪未曾领悟,稻谷和粮食也让我思念故里。
我这许多年独自数着尖团,盼望着能在灯下见到它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绶(1640-1715),字宗道,号云山,清代诗人、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作品多以自然和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琐窗寒》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秋冬季节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乡土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悟。此诗特别描绘了寒蟹的情景,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琐窗寒·寒蟹》是一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乡土和自然的深情。诗中以寒蟹为线索,描绘了年末村庄的荒凉与寒冷,夕阳斜照,潮水退去,湖面开始结冰,传达出一种冬日的静谧与凄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如“芦根吐沫”和“爬沙声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季节的自然之中。
诗中提到的“爱双螯霜浓更肥”,不仅表现了寒蟹在冬季的肥美,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接着,诗人通过“任筠筐罩住,寒蒲缚好,卖来城市”提到渔民的计谋与生活的艰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生活的不易。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个人的情感,诗人回忆往昔的温情时光,酒席间的欢聚与亲密,衬托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无奈。尤其是“便无肠离情未谙,稻粱也合思故里”,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寒蟹为媒介,贯穿了自然景观、生活琐事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寒蟹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出浓厚的乡情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蟹”在冬季的状态是怎样的?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些意象表达?
诗中“解甲吹香”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袁绶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袁绶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一种温柔的乡愁,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