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26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度水穿沙,侵肌砭骨,野风惊骤。声嘶万马,梦里疑无疑有。遍南枝乍含冻荑,路回岭表新鸿瘦。是紫云大漠,寥天寒籁,破空来后。依旧诗魂逗。怕倦拥重衾,吴棉冰透。尖叉韵险,暂与消磨樽酒。听边笳催起暮愁,倒飞镜扑霜信又。运陶钧气转阳生,待腊先舒柳。
穿过水,踏过沙,寒流侵袭,令肌肤感到刺骨的冷,野外的风骤然袭来,令人震惊。马声嘶鸣,梦中似乎难以判断虚幻与现实。南边的枝头,忽然冒出冻土的嫩芽,回望岭头,新来的鸿雁显得消瘦。苍茫的大漠,冷寂的天空,破空而来的寒声依旧。诗魂在心中萦绕,怕是倦意袭来,重重的被子却透着寒气。尖锐的韵律险峻,暂时与酒杯消磨。听到边塞的笛声催起了黄昏的愁绪,仿佛霜信从镜中飞来。陶瓷的气息转化为阳光,再等到腊月,柳树才能舒展。
“声嘶万马”可见于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形容战马的奔腾场面,体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而“寒流”、“冻荑”的使用则体现出寒冬中生机的渺小与希望的坚持。
陈匪石,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风格清新而深刻。
此诗创作于寒冬时节,诗人通过对寒流、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中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哲思。
《琐窗寒•寒流》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寒冷的冬季景象,诗人在严寒中体悟到生命的脆弱与希望。开篇以“度水穿沙”引入,展现了艰难的旅程,随即描绘出刺骨的寒风与马的嘶鸣,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中“遍南枝乍含冻荑”的描写,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尽管寒冷的环境中仍有生机初现。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酒的消磨与对边塞笛声的倾听,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愁绪,仿佛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整体上,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季节变化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此诗通过冬季的寒流描绘了生命的脆弱与希望,寄托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度水穿沙”中的“度”意为:
A. 渡过
B. 经过
C. 观看
D. 观察
“声嘶万马”表现了哪种情感?
A. 宁静
B. 激烈
C. 悲伤
D. 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