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42
游东山图
亭榭缥缈无点尘,
竹树苍翠溪粼粼。
宝钗导前瑶簪后,
三君高屐华阳巾。
颀然锦衣者谁氏,
道韫诸姑姊长妹。
当时偶动寂寂叹,
藁砧不答高掩鼻。
棋边指麾百万秦,
温浩二子非其伦。
中原热血方相泼,
江表有此暇整人。
暮年功高忧谗惎,
回首故山归不遂。
岂知王郎袖有檛,
空听桓伊筝垂泪。
这首诗描绘了东山的美丽景色,亭台楼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没有一丝尘埃,苍翠的竹树和潺潺的溪水交相辉映。光彩夺目的宝钗在前,瑶簪在后,三位好友穿着华丽的高屐,头戴华阳巾。那位身穿锦衣的高人是谁呢?是道韫的姑姑和姐妹们吗?当年偶尔发出一声叹息,藁砧(打谷的工具)对这声叹息却没有回应。棋盘旁指挥着百万秦军的却是温浩二子,他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中原的热血正在激荡,而江边的我却闲暇整顿精神。在暮年功高却忧虑谗言的我,回首故乡却未能归去。岂知道王郎的袖中藏有桎梏,空听桓伊的筝声,泪水不禁流下。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常以豪放、清新著称,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的时代。刘克庄通过对东山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局的感慨。
《游东山图》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中描绘的东山美景,亭台楼阁在云雾中飘渺,竹树苍翠与溪水的清澈交相辉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提到的“宝钗导前瑶簪后”,则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场景,暗示着作者所追求的恬淡生活。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对现实的思考,尤其是“中原热血方相泼,江表有此暇整人。”这句揭示了国家动荡与个人安逸之间的矛盾,诗人虽身处宁静之地,但内心却难以平静,国事之忧萦绕心头。同时,诗人对自己年老功高后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怀念,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现出诗人在美与丑、安与危之间的深刻思考,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刘克庄通过对东山的游历,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悲凉的美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亭榭缥缈无点尘”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藁砧不答高掩鼻”中,藁砧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温浩二子”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游东山图》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