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7:18
穷达虽不同,在我固无异。
独善与兼善,此道一而二。
施君素高尚,衡阳久藏器。
虽曾佐花县,牛刀聊小试。
未几即归休,自谓犹未至。
筑堂南面岳,相高争气势。
讲道通天人,读书饱经济。
迟当达天朝,揄扬明至治。
不见有莘士,躬耕岂忘世。
幡然一旦起,惠泽苍生被。
君今已白头,明时幸遭值。
愿言发其蕴,青云奋高志。
勿效栖栖人,林居事幽致。
虽然贫穷和富贵有所不同,但在我看来并没有本质的差别。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这两种道路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施君品德高尚,像衡阳的珍宝一样久藏不露。虽然曾经在花县担任过小官,但那只是小试牛刀罢了。没过多久就退隐归乡,自认为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筑堂面朝南岳,仿佛在与高耸的山峰争气势。讲述道理能够通达天地,读书使人饱含经济之学。迟早会达到天朝,发扬光大明治的理想。看不到有莘的士人,耕耘田地又岂能忘记世事呢?突然间醒悟过来,惠泽也能普及苍生。君如今白发苍苍,幸好在明时得以施展才华。希望能发掘蕴藏的才华,志向高远奋发青云。切莫效仿那种安于现状的人,隐居于山林享受幽静的生活。
王绂(约1550-1620),字子贞,号惟政,明代诗人,政治家。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及对理想的追求。
《独善堂为施惟政赋》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施惟政的赞美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中不仅表现了对施君品德的欣赏,也表达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
这首诗通过对施惟政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追求。开头部分提到“穷达虽不同,在我固无异”,表明了作者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强调内心的修炼与外在成就并不完全挂钩。接着,诗中通过独善与兼善的对比,揭示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施惟政作为诗中主角,其高尚的人格和对社会的贡献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而“筑堂南面岳,相高争气势”则展现了施惟政的志向与抱负,象征着追求真理与道德的高尚理想。在此,诗人不仅描绘了施君的形象,更通过其高尚的追求,激励读者思考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
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尤其是“愿言发其蕴,青云奋高志”一句,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强调了发掘内在才华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诗篇不仅表扬了一位杰出的人物,更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方向。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两个方面?
“牛刀聊小试”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施君”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