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野菊,座主閒閒公命作 其二

《野菊,座主閒閒公命作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0:46:52

诗句

晚景萧疏画不成,晚花作意出繁英。

鲜明独向霜露见,烂熳𨚫随蒿艾生。

南国骚人知有待,西风蝴蝶更多情。

南山正在悠然处,安得芳樽与细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6:52

原文展示:

晚景萧疏画不成,
晚花作意出繁英。
鲜明独向霜露见,
烂熳随蒿艾生。
南国骚人知有待,
西风蝴蝶更多情。
南山正在悠然处,
安得芳樽与细倾。

白话文翻译:

晚景显得萧条,画作无法完成;
傍晚的花儿有意绽放出繁多的花朵。
鲜艳的色彩在霜露中显露,
繁盛的花朵与蒿草、艾草一起生长。
南方的骚人知道还有等待,
西风中蝴蝶的情感更加浓厚。
南山此刻正悠然自得,
怎么能不斟美酒,细细品味呢?

注释:

  • 萧疏:形容景色冷清、稀疏。
  • 作意:故意、特意。
  • 烂熳:形容花盛开、色彩鲜艳。
  • 骚人:指诗人,常用来形容有情怀的文人。
  • 芳樽:美酒的酒杯。

典故解析:

“南国骚人”指的是南方的文人,通常与优雅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诗中提到的“蝴蝶”和“西风”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包含着对自由、爱情和生命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溪,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晚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野菊,其二》以晚秋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的萧条与诗人内心的感触。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萧疏的晚景和绽放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尤其是“鲜明独向霜露见,烂熳随蒿艾生”,将霜露与蒿艾相结合,突出了自然界中不同生命的共存与抗争。

后四句则转向诗人的思索与情感,尤其是“南国骚人知有待,西风蝴蝶更多情”,表现了对诗人身份的认同与对生活的期待。最后一句“安得芳樽与细倾”,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他深刻的哲思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述了晚景的萧条以及花朵的绽放,暗示着生活中的美与愁。
  • 第三、四句通过霜露与蒿艾,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第五、六句提到的南国骚人与西风蝴蝶,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与期望。
  • 第七、八句则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对美酒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萧疏与繁华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两面性。
  • 拟人:将蝴蝶与西风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自然的美丽与人文情感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景: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 花朵:代表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蝴蝶:象征着自由与爱情的脆弱。
  • 芳樽:象征着美好生活的享受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国骚人”指的是: A. 北方的诗人
    B. 南方的文人
    C. 只爱花草的人

  2. “安得芳樽与细倾”表达了诗人: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酒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的《野菊》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元好问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金代诗歌选》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3. 《元好问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我爱淳安好 其七 我爱淳安好 其六 我爱淳安好 其五 我爱淳安好 其四 我爱淳安好 其三 我爱淳安好 其二 我爱淳安好 汀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胶堕指 年尽岁除 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亵服 有备无患 厄字旁的字 黄卷幼妇 好自矜夸 风行草偃 己字旁的字 狐藉虎威 黑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吴王脍余 双人旁的字 啖以甘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