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9:52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饮人不饮酒,正自可饮泉。
饮酒不饮人,屠沽从击鲜。
酒如以人废,美禄何负焉。
我爱靖节翁,于酒得其天。
庞通何物人?亦复为陶然。
兼忘物与我,更觉此翁贤。
人若不喝酒,自然可以喝泉水;
若喝酒却不伴人,像屠夫和贩酒的那样,独自享乐。
酒若使人荒废,那么美酒还有何意义呢?
我喜爱靖节翁,他在酒中找到了自由。
庞通又是什么人呢?他也同样陶醉其中。
忘却物质与我自身,更觉这位翁人更为贤明。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宣,号惭愧居士,金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金朝末年,社会动荡时期,元好问借饮酒表达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反映出他对酒的独特理解和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饮酒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与酒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即提出“人不饮酒,正自可饮泉”的观点,强调人们可以有其他选择,而不是单纯沉迷于酒中。接着,作者用“饮酒不饮人,屠沽从击鲜”来批判那些孤独饮酒的人,指出酒与人之间的关联。这里,屠沽的意象也暗示了酒的商业化和世俗化。
在表达对靖节翁的喜爱时,诗人不仅赞美他在酒中找到的自由,更借此反映出一种人生态度:真正的享受在于与朋友们共享,而非单独的沉迷。他对“庞通”的提问,反映出对饮酒文化中的不同态度的探讨,让人思考何为真正的陶醉。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通过不同的人物和情景,展现了酒在古代文化中的多重意义。诗人不仅在酒中寻求享乐,更在其中探求哲理,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饮酒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强调酒应与友谊相伴而非孤独。
诗词测试:
君子饮酒与饮什么相对比?
作者对靖节翁的态度是?
庞通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答案: 1. A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