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55
鹧鸪天 其二十八
作者:杨启宇
一夕风雷动九天,
绿衣红袖满长安。
脱缰野马抄瓜蔓,
入彀羔羊荐祭坛。
驱竖子,溺儒冠,
烧江煮海更焚山。
颠狂青史无前例,
揭破龙鳞识圣颜。
一夜之间,风雷震动了九天,长安城中绿衣红袖的人们熙熙攘攘。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意抄掠,瓜果蔬菜尽被夺走,像羔羊一样被抓入祭坛。驱逐那些无知的小子,淹没了儒生的冠冕,连江流、海洋都被烧煮,山川也被焚毁。如此颠狂的行径,青史上前所未有,揭开了龙鳞,识破了圣人的真容。
作者介绍:杨启宇,生于当代,作品探讨社会现实与人性,常以激昂的口吻表现对时局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变革之时,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杨启宇的《鹧鸪天 其二十八》以激昂的情绪与强烈的视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动荡的情景。诗的开头便以“风雷动九天”描绘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气氛,揭示了长安城的繁华与动荡。接着,诗人通过“脱缰野马”的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失控现象的批判,强调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诗中对“羔羊”的比喻则强化了牺牲与被捕获的无辜感,令人深思。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烧江煮海更焚山”的夸张手法,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摧毁,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悲愤与无奈感。最后的“揭破龙鳞识圣颜”则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暗示着对权威与真理的质疑与揭示。整首诗在情感上饱满,形象上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激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人性无奈的深刻思考,批判了失控的社会现象与对传统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脱缰野马”比喻什么?
诗中的“羔羊”象征什么?
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