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扬州

《至扬州》

时间: 2025-04-27 12:16:49

诗句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6:49

原文展示:

至扬州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白话文翻译:

在青衣山下汲取荒凉的泉水,路上遇到腥风让我无法前行。傍晚归来时我悲声呼号,胡人只因为要解开腰间的缠绳而哭泣。

注释:

  1. 青衣山:指的是一种青色的山,可能寓意自然环境的幽静。
  2. :取水的意思。
  3. 荒泉:形容泉水的荒凉,暗示环境的凄凉。
  4. 腥风:带有腥味的风,通常暗示不吉利的事物。
  5. 向晚:指傍晚时分。
  6. 号且哭:指的是悲痛的哭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7. 胡儿:指的是胡人,这里可能指代外族或异族的人。
  8. 解腰缠:指解开束缚在腰间的东西,象征着自由与解脱。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是通过诗中对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反映了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尤其是宋代时的动荡和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在南宋抵抗元朝的侵略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仍然坚持忠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在国家沦陷、民众苦难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哀痛与关怀。

诗歌鉴赏:

《至扬州》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苦与无奈。青衣山下的荒泉,象征着作者在艰难处境中的孤独与无助。腥风的出现,更是暗示着外敌的侵扰与国家的动荡。向晚归家时的哀号,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奈,而胡儿的哭泣则加重了诗中的悲情,通过对比,加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凄凉的气氛,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衣山下汲荒泉:在青衣山下取水,暗示环境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
  2. 道遇腥风走不前:路上遇到腥风,象征着外来的威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无力。
  3. 向晚归来号且哭:傍晚返回时,悲声呼号,体现出诗人的痛苦与绝望。
  4. 胡儿只为解腰缠:胡人因解开束缚而哭泣,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青衣山与荒泉的对比,突显了环境的凄凉;腥风与悲号的对比,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衣山:象征着孤独与自然的凄凉。
  2. 荒泉:代表生命的干涸与环境的恶劣。
  3. 腥风:暗示外敌的侵扰与不安的社会环境。
  4. 胡儿:象征着异族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苦难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腥风”象征什么? a) 自然环境
    b) 外来的威胁
    c) 内心的恐惧

  2. 诗人呼号的原因是什么? a) 感到孤独
    b) 对国家的失望
    c) 对故乡的思念

  3. “青衣山”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描绘自然风光
    b) 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c) 表达对战争的渴望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至扬州》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但文天祥更突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的哀痛与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泛舟 西湖十咏 其九 三潭印月 西湖书景四首 其四 西湖八景 其五 荷亭晚唱 西湖十咏 其六 曲院风和 西湖放灯 西湖春日 西湖 西湖竹枝 其十四 西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毫不拔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色字旁的字 描黛 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讳之变 削虐 豸字旁的字 宰物 惹火上身 皮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遐阔 鼓令 包含绳的成语 指腹成亲 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