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超果教院见远亭

《超果教院见远亭》

时间: 2025-05-03 21:16:28

诗句

高僧欲纵目,桥上建横亭。

野水茫茫白,群山点点青。

客帆风送叶,渔火夜遗星,看尽朝昏景。

天涯一画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28

原文展示:

超果教院见远亭 李甲 〔宋代〕 高僧欲纵目,桥上建横亭。 野水茫茫白,群山点点青。 客帆风送叶,渔火夜遗星。 看尽朝昏景,天涯一画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位高僧想要放眼远望,于是在桥上建了一座横跨的亭子。野外的水面广阔无垠,一片白色;群山在远处若隐若现,点点青翠。客船的帆被风吹动,像飘落的叶子;渔船上的灯火在夜晚闪烁,像是遗落的星星。从早到晚,亭中人观赏着这变幻的景色,感觉整个天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屏。

注释:

字词注释:

  • 纵目:放眼远望。
  • 横亭:横跨在桥上的亭子。
  • 野水:指野外的水面。
  • 客帆:指旅客乘坐的船只的帆。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 朝昏景:从早到晚的景色。
  •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在高僧所建的亭中远望的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僧建亭为起点,展开了一幅广阔的自然画卷。首句“高僧欲纵目,桥上建横亭”即点明了建亭的目的和位置,为后文的景色描写奠定了基础。中间两联通过对“野水”、“群山”、“客帆”、“渔火”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尾联“看尽朝昏景,天涯一画屏”则总结了全诗,将整个景色比作一幅画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欣赏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僧欲纵目,桥上建横亭:高僧为了放眼远望,在桥上建了一座横跨的亭子。
  2. 野水茫茫白,群山点点青:野外的水面广阔无垠,一片白色;群山在远处若隐若现,点点青翠。
  3. 客帆风送叶,渔火夜遗星:客船的帆被风吹动,像飘落的叶子;渔船上的灯火在夜晚闪烁,像是遗落的星星。
  4. 看尽朝昏景,天涯一画屏:从早到晚,亭中人观赏着这变幻的景色,感觉整个天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客帆风送叶”将帆比作飘落的叶子,“渔火夜遗星”将渔火比作遗落的星星。
  • 对仗:如“野水茫茫白,群山点点青”中的“茫茫”与“点点”,“白”与“青”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水:广阔无垠的水面,象征自然的壮丽。
  • 群山:远处的山峦,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深远。
  • 客帆:移动的帆船,象征人文的活动。
  • 渔火:夜晚的灯火,象征人文的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子是建在哪里的? A. 山上 B. 桥上 C. 湖边 D. 田野 答案:B

  2. 诗中的“野水”和“群山”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B. 人文的活动与温暖 C. 历史的深远与现代的繁华 D. 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希望 答案:A

  3. 诗中的“客帆风送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李甲的这首诗。

相关查询

古曾赠今人 独坐 刘仙岩 郡守吕叔恭以甲戌季春七日游中隐岩山水膏肓 嘉莲洞 环珠洞 华景洞 访颜氏读书岩 朝阳洞 北牖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阜字旁的字 以肉餧虎 包含累的成语 捐金抵璧 他们俩 手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弱力 大节不夺 彻结尾的成语 无根无绊 避嫌守义 长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输攻墨守 衣被苍生 轮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