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5:18
和利州鲜于转运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凛然凌霜色,本自生丘壑。
徙之君子庭,栽培固不薄。
静夜声飂飂,清昼阴漠漠。
秀气逼檐楹,翠影通帘箔。
知君梁栋材,大匠偶未度。
但守岁寒心,闲轩亦不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冷峻的美景,犹如凛冽的霜色,原本就生长在丘壑之间。将它移植到君子的庭院中,精心培育却不曾怠慢。静谧的夜晚传来微风的声音,清晨的阳光下显得阴郁而寡淡。秀丽的枝叶逼近檐下,翠绿的影子透过帘子映照在室内。知道您是栋梁之材,然而匠人却未能量度您的价值。只要守住那寒冷的心境,闲适的轩窗也是一处佳境。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并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司马光的诗歌常常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司马光担任利州转运使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材的思考。诗中反映出他对生命和环境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人才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才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凛然凌霜色”引入,给人以清冷、坚韧的印象,接着通过“徙之君子庭”表达了对环境的关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静夜的声音和清晨的阴影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生活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满足。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人才的思考,表明人虽有卓越的潜力,但往往未能被世人所重视。诗的情感基调从对自然的赞美逐渐转向人生的哲理,深刻而富有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珍视自然与人才,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的向往,表达了内心的安宁与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霜色”主要象征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诗中“徙之君子庭”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王维更倾向于表达孤独与宁静,而司马光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