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5:06
宿石闻牧马者歌
作者:司马光
大河之曲多宽间,
牧田枕倚长隄湾。
乌栖鹊散隄树寂,
柝木声稀宵欲阑。
牧儿跨马乘凉月,
历历绕群高唱发。
幽情逸气生自然,
往往鸣鞘应疏节。
歌辞难辨野风高,
似述离忧嗟役劳。
徘徊不断何妨近,
彷佛微闻已复遥。
长川冷浸秋云白,
露草翻光凝碧色。
星疏河淡夜初长,
展转空亭奈孤客。
洞箫音律京君明,
可怜骨朽不更生。
安得使传哀怨意,
为我写之羌笛声。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宽阔的河湾,牧田安静地倚靠在长长的堤岸上。夜幕降临,乌鸦和喜鹊都归巢,堤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木柝,象征着夜已深。牧童骑在马背上,沐浴在凉爽的月光下,欢快地唱着歌。那悠扬的歌声在自然中回荡,时而与风声相应,表达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似乎在诉说离别的忧愁与劳苦。尽管我徘徊其中,仍感到离得很远。河流冷冷,秋云如白,露水在草上闪光,显得格外晶莹。星星稀疏,夜色渐浓,空亭中我独自徘徊,心中孤寂。洞箫的音律如同京城的音乐,令人心生怜惜,唯有骨骼化为尘埃,不再复生。我希望能通过羌笛传达那种哀怨的情感。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及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强调历史中的教训与智慧。司马光的诗歌风格多以平实、自然著称,善于描绘生活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司马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助诗歌表现自然景象和人情冷暖,反映个人的心境与时代的心声。
《宿石闻牧马者歌》是一首富有浓郁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在这幅画面中,宽阔的河湾、安静的牧田与月光下的牧童交织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夜景。
诗中,牧童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声声入耳,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幽情逸气生自然”的句子,表达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歌声中虽有离愁别绪,却也蕴含着对自由与生活的热爱。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
整首诗在语言上淳朴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尤其在表现孤独与对生命的反思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作品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歌声似乎在诉说”)、拟人(“乌栖鹊散”)、对仗(“星疏河淡夜初长”)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夜晚的宁静中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同时又对生命的无常与遗憾感到惋惜。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对人情冷暖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牧儿跨马乘凉月”中,牧儿的活动主要是在: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