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7:32
移来何处此花神,半亩浓阴寂寂春。
莲社千年留胜迹,天香万里动游人。
连云覆石苍苔古,当暑舒英玉爪新。
不是精蓝收拾得,王孙终误醉芳尘。
这朵花神移植到哪里来呢?在半亩的浓阴下,春天显得格外寂静。千年莲社留存的胜迹,天香飘散万里,吸引了游人。连绵的云朵覆盖着古老的石头,苍苔依旧。而在盛夏时节,这花儿的新英,宛如玉爪般舒展。并不是那些精致的蓝色花卉能够比拟的,王孙却误入了花香的迷雾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古毫,明代著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常常融合佛教思想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明代,正值诗歌艺术的高峰期,诗人受到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影响,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哲理。从“移来何处此花神”开头,便引发读者思考花的来源,进而引入对自然的感悟与生命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半亩浓阴”与“寂寂春”,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春日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受。
“莲社千年留胜迹,天香万里动游人”通过对历史与人文的结合,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还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游人”这一意象,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
而“连云覆石苍苔古”,则通过对古老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历史感与沧桑感,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最后一句“王孙终误醉芳尘”,则是对世俗与名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醉于花香”的无奈与苦恼,暗示了对于人生的迷惘。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深层地探讨了人类的存在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花的描绘,反映出人与自然、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迷恋的反思与警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神”象征什么?
“莲社千年留胜迹”中的“千年”指什么?
“王孙终误醉芳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