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41
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初登张公门,公子始冠帻。
於今见公子,与我偕鬓白。
山林坐语笑,宛我在公侧。
岂惟貌如之,侃侃有公德。
忆公营濑乡,许我归作客。
我归公既逝,惆怅难再得。
得子如得公,交怀我忻戚。
漂摇将安往,税驾止一昔。
寤言且勿寐,庶以永今夕。
何时复能还,裹饭冶城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不舍。开头提到自己初次拜访张公的家,见到的公子正值年轻,后来再次见到时,彼此都已鬓发斑白。山林中聊天欢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并不是单单因为外貌的变化,而是因为友人身上依旧有着宽广的德行。诗人回忆起友人曾在的乡村,希望能再次以客人身份回去。然而,友人已然逝去,令人惆怅难以再见。得到了友人的子女,如同得到了友人本身,让诗人倍感欣慰。面对漂泊的生活,诗人思考着未来的去向,想要停下脚步,静静地享受这一刻。最后,诗人感叹何时才能返回故乡,享受到温暖的家庭生活。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著称,致力于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作品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王安石的诗作多反映他对社会的关心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生活中的变迁与友人离世之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人生哲思,反映了他对生命、友情和失落的深刻理解。
王安石的《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透过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的开头,通过回忆与张公子相识的情景,带出了一种时光荏苒的感受。诗人用“鬓白”这一形象,勾勒出岁月的无情,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别离,令读者倍感惆怅。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山林间的欢声笑语,重现了昔日的温馨时光,这种对比更显得如今的孤寂与不安。诗人不仅在怀念友人身体上的存在,更在追忆他那种宽厚德行的影响力。王安石在“得子如得公”的表达中,将友情与亲情相联系,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深刻。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生活无常的沉思。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将复杂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整合在一起,令人感受到那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时间的流逝。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诗人反思了生命的意义,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王安石的《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朋友的怀念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以上皆是
诗中“鬓白”所指代的含义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美丽
D. 富贵
诗的最后一句“何时复能还,裹饭冶城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期待回归故乡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对现状的满足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王安石的《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但王安石更多地聚焦于对过往的怀念与人生的无常,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气势表达对生活的热情与无畏。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诗风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