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青玉案 其一 春夜张灯饮碧桃花下

《青玉案 其一 春夜张灯饮碧桃花下》

时间: 2025-05-02 11:00:48

诗句

离魂倩女东风起。

笼夜月,情无底。

人面去年谁与比。

暗怜小玉,重思崔护,深院愁如水。

太湖石畔苔茵洗。

凤胫灯寒藏树尾。

只恐似他轻薄死。

故烧红烛,满斟玉斝,狼藉胭脂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0:48

原文展示:

离魂倩女东风起。笼夜月,情无底。人面去年谁与比。暗怜小玉,重思崔护,深院愁如水。太湖石畔苔茵洗。凤胫灯寒藏树尾。只恐似他轻薄死。故烧红烛,满斟玉斝,狼藉胭脂里。

白话文翻译:

离魂的倩女在东风中飘起,夜幕下的月亮笼罩着,情感如同无底的深渊。往年人面何人可比?我暗自怜惜小玉,又重温崔护的悲伤,深院之中愁绪如水般绵绵不绝。太湖石边的苔藓被洗净,凤胫灯光在树尾寒冷地藏着。只怕如同他人般轻薄地去世,因此我点燃红烛,满斟玉斝,粉妆玉琢间狼藉一片。

注释:

  • 倩女:指美丽的女子,常用作对女子的称呼。
  • 笼夜月:形容月光如同笼罩着夜空,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重思崔护:崔护是唐代诗人,以《夜泊牛渚怀古》闻名,这里指对往事的惆怅和思念。
  • 太湖石:指太湖的奇石,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 凤胫灯寒:形容灯光微弱,像凤的腿一样纤细,暗示着孤独和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釚(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创作于春夜,作者在灯下饮酒,借助春夜的美好景象,表达对过去情感的怀念与伤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玉案 其一 春夜张灯饮碧桃花下》是徐釚的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作品。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春夜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离魂倩女东风起”,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境界,仿佛春风拂面,倩影徘徊,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通过“情无底”来表达对爱情的无尽思索,似乎无论多么努力,心中的情感总是难以填满。

“人面去年谁与比”,这句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往日的美好似乎已难以重现。接下来的“暗怜小玉,重思崔护”,不仅提及了历史上的情感故事,更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交织在一起,增添了作品的厚度。

“深院愁如水”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沉重,暗示着一种无奈与孤独。而“太湖石畔苔茵洗”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狼藉胭脂里”则以一种生动的意象,描绘出酒席散后的狼藉,暗示着无论如何追求,结果总是难以如愿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爱情的思索和对生命的感慨,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魂倩女东风起:引入美丽女子的形象,暗示春天的来临,带来柔情。
  2. 笼夜月,情无底:月光笼罩下,情感难以捉摸,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念。
  3. 人面去年谁与比:感叹时间的流逝,往日的美好如烟消逝。
  4. 暗怜小玉,重思崔护:表达对往事的惋惜与思念,联系到历史典故。
  5. 深院愁如水:愁绪如水般绵延不绝,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
  6. 太湖石畔苔茵洗:自然景色的描绘,带来清新却又掩饰不住的悲伤。
  7. 凤胫灯寒藏树尾:灯光微弱,暗示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8. 只恐似他轻薄死:对轻薄之事的恐惧,暗示对爱情承诺的珍视。
  9. 故烧红烛,满斟玉斝:红烛点亮,酒斝满斟,象征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追忆。
  10. 狼藉胭脂里:酒席后的一片狼藉,象征着短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如水”,将愁绪比作水,表现其绵延不绝。
  • 拟人:如“笼夜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烧红烛,满斟玉斝”,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过去的怀念、对爱情的思索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怀,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倩女:象征着美丽与爱情的追求。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常用以映衬情感。
  • 深院:象征封闭的空间,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 太湖石: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倩女”指的是:
    A. 一位普通女子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的情人
    D. 仙女

  2. “笼夜月,情无底”中“情无底”意指:
    A. 感情无尽头
    B. 情感不深
    C. 情感短暂
    D. 无情

  3. “狼藉胭脂里”所表达的意思是:
    A. 美丽的景象
    B. 酒席后的混乱与短暂美好的象征
    C. 生活的糜烂
    D. 艳丽的妆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思索。
  • 温庭筠《梦江南》:描绘春夜景象,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对比:两者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但崔护更强调对自然的描绘,而徐釚则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釚研究》

以上内容为《青玉案 其一 春夜张灯饮碧桃花下》的全面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对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查询

宿青龙寺故昙上人院 寄钱起(一作司空曙诗) 登总持寺阁 安邑王校书居 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寄司空曙李端联句 和王怀州观西营秋射 送归中丞使新罗 题云际寺故僧院 朝下寄韩舍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肇乱 利路名场 持正不挠 釒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陋室空堂 韋字旁的字 打富济贫 教笞 辰字旁的字 争筹 吞纸抱犬 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股迷 皿字底的字 功高不赏 包含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