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02
《赏牡丹》
作者:王建 〔唐代〕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这朵花的名声与价值不同,盛开的艳丽更是让皇都增光添彩。
香气弥漫,连苓菱都为之失色,红色的花朵似乎烧焦了踯躅。
柔和的光线笼罩着细腻的花蕊,妖艳的颜色温暖而鲜亮。
花蕊中满是黄色的花粉,细密的花瓣透出绛色的光泽。
这花与香料相得益彰,适合画入宫廷的图画。
晚上的花朵显得愁苦如新婚的妻子,残妆下期盼着病中的夫君。
教人不禁思索花开花落的道理,让客人留连忘返。
一夜轻风起,纵然花价千金,也难以买到这瞬间的美丽。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830年),字融甫,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情的细腻描绘,作品多涉及山水、花卉等主题。
创作背景:
《赏牡丹》是王建对牡丹这一花卉的赞美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牡丹的喜爱及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牡丹被誉为“花王”,象征着富贵和繁荣,王建在此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了对牡丹的深情。
这首《赏牡丹》是王建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与深情赞美。全诗以牡丹开花为线索,展现了花朵的娇艳姿态,透过香气与色彩的描绘,诗人将牡丹的美丽、芬芳与人情世态紧密相连。开篇即点出牡丹的独特价值,暗示了其在皇都的特殊地位。接下来,通过对花香、花色的细致描绘,诗人展现了牡丹的多重美感。
在描写晚态时,诗人将牡丹的衰败与新婚妻子的愁苦相提并论,深入探讨了生命与爱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最后一句“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更是将美的瞬间与金钱的无力相对比,令人深思。这首诗不仅是对牡丹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爱情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王建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牡丹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易逝。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深思,展现了美与愁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赏牡丹》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苓菱”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