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节妇吟

《节妇吟》

时间: 2025-08-04 09:35:05

诗句

城头黑云如坏屋,车走争门折千轴。

姚家新妇亦东逃,舅姑惊惶儿女嗥。

自知数口难俱免,欲渡前溪舟尚远。

嘱夫弃妾当奉亲,独赴清流不爱身。

此日谁能问南史,如妇曾书几人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9:35:05

原文展示:

城头黑云如坏屋,车走争门折千轴。
姚家新妇亦东逃,舅姑惊惶儿女嗥。
自知数口难俱免,欲渡前溪舟尚远。
嘱夫弃妾当奉亲,独赴清流不爱身。
此日谁能问南史,如妇曾书几人死?

白话文翻译:

城头上黑云压得像坏掉的房屋,车子急匆匆地驶过,仿佛要折断千根车轴。
姚家的新娘也在往东逃,舅舅和姑姑惊慌失措,儿女在哭啼。
她心里明白,家中的人很难都能逃得过这场灾难,想要渡过前面的溪水,船却还很遥远。
她嘱托丈夫放弃她,应该好好照顾父母,自己独自去奔赴清流,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今天谁能问起南朝的历史,像她这样的女人究竟有多少死去?

注释:

  • 黑云如坏屋:比喻天气阴沉,形势危急。
  • 车走争门折千轴:形容车马奔走的急切,似乎要折断千根车轴。
  • 姚家新妇:指新嫁的女子,特指在战乱中无奈逃离的妇女。
  • 舅姑惊惶:舅舅和姑姑因局势危急而感到恐慌。
  • 欲渡前溪舟尚远:指想要过河,但船还很远,寓意逃生的希望渺茫。
  • 嘱夫弃妾当奉亲:她叮嘱丈夫放弃自己,要好好照顾父母。
  • 独赴清流不爱身:愿意自己去死,宁愿赴清流也不愿意苟活。
  • 南史:指《南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书,记录南朝的历史和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年-公元 1371年),字景升,号穷睇,明代诗人,浙江人。高启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创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苦难。

创作背景:

《节妇吟》创作于明代,正值战乱时期,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诗中描绘了一位新婚女子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悲痛,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眷恋。

诗歌鉴赏:

《节妇吟》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战乱中的女性命运,展现了高启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以“城头黑云如坏屋”切入,形象地描绘出战乱前的压抑氛围,紧接着以“车走争门折千轴”表现出逃亡的急迫感,生动地反映了混乱的局面。新婚的姚家媳妇被迫逃离,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表现出女性无助而又坚定的态度。

诗中“自知数口难俱免,欲渡前溪舟尚远”进一步揭示了她的无奈与绝望,感受到家庭的破碎与无法逃避的命运。在这绝望之中,她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以“嘱夫弃妾当奉亲”表达出她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与无私。最后一句“此日谁能问南史,如妇曾书几人死”则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强调了无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悲惨命运。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头黑云如坏屋:描绘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暗示着即将来临的灾难。
  2. 车走争门折千轴:形象化地表现出逃跑的急迫,给人一种紧张感。
  3. 姚家新妇亦东逃:点明了主角的身份,表明她也在逃亡的队伍中。
  4. 舅姑惊惶儿女嗥:描绘出家庭成员的恐慌与悲痛,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5. 自知数口难俱免:主角清楚自己和家人都难以幸免于难,展现出深刻的无奈。
  6. 欲渡前溪舟尚远:渴望逃生,却面临重重困难,暗示希望渺茫。
  7. 嘱夫弃妾当奉亲:展现出她的伟大情感,牺牲自我以照顾家人。
  8. 独赴清流不爱身:表现出她对生命的轻视和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9. 此日谁能问南史:引发对历史的反思,彰显个体在历史面前的渺小。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黑云如坏屋”,通过比喻增强了危机感。
  • 对仗:如“舅姑惊惶儿女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叙述,表现出逃亡的急迫感和悲惨的情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性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与无奈,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歌展现了高启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批判,反映出人性在历史苦难面前的脆弱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云:象征灾难和恐惧。
  • 车走:象征逃离和绝望。
  • 新妇:象征无辜和柔弱的生命。
  • 前溪:象征未知的希望与苦难的隔阂。
  • 清流:象征纯洁与解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城头黑云如坏屋”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2. “姚家新妇亦东逃”中的“新妇”指的是?

    • A. 新婚的女子
    • B. 年轻的母亲
    • C. 逃亡的士兵
    • D. 乡村的女儿
  3.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反思?

    • A. 社会安定
    • B. 历史与个人命运
    • C. 自然灾害
    • D. 亲情的冷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但更为个人化,情感较为柔和。
  • 《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家庭的影响,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责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竹溪 小重山 晓起 征南口号 三台怀古 其二 三台怀古 其一 登古邺城 晓出相州 汤阴道中 西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指东画西 爿字旁的字 晓行夜宿 衣冠优孟 侮折 大权独揽 高风亮节 统一战线 带结尾的成语 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出姓 蝼蚁得志 快直 皮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