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7:26
踏莎行 早春即事
作者:叶小鸾 〔明代〕
檐畔梅残,堤边柳细。
暖风先送游人意。
流莺犹未弄歌声,
海棠欲点胭脂醉。
鸟踏风低,烟横云倚。
湘帘常把春寒闭。
无端昨夜梦春阑,
丝丝小雨花为泪。
檐边的梅花已经凋谢,堤岸上的柳枝变得纤细。
温暖的春风先把游人的心情送来。
黄莺还没有开始唱歌,
海棠花正想点缀她的妆容,似乎要醉了。
鸟儿在微风中低飞,烟雾缭绕,云朵依偎。
湘帘常常把春寒挡住。
无缘无故地,昨夜我梦见春天已近尾声,
细雨如花泪般洒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叶小鸾,明代女诗人,才情出众,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诗词多描绘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早春之际,正值花木复苏、春寒料峭之时,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踏莎行 早春即事》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象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与感怀。诗中,梅花和柳树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婉约。开篇用“檐畔梅残,堤边柳细”两句,既指示了季节的变迁,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随后提到“暖风先送游人意”,让人感受到春风送暖带来的愉悦与期待。
在诗的中段,流莺的沉默和海棠花的妆点,暗示了春天的迟迟未至,似乎在表达一种焦急的心情。诗人通过对春的渴望,传递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无奈。而最后两句“无端昨夜梦春阑,丝丝小雨花为泪”,则表现出一种惆怅和忧伤,似乎是在感叹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词浑然一体,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感伤,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春的短暂,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檐畔梅残”指的是什么?
A. 梅花凋谢
B. 梅花盛开
C. 梅树变绿
D. 梅花飘零
诗中提到的“流莺”是指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花
C. 一种鸟
D. 一种风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愤怒
C. 愁苦
D. 激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