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9:37
肩舆南浦复西邱,尽日淹留为此州。云隐层城才见塔,水漫孤渡偶逢舟。林风力浅花能晚,山雨声迟麦未秋。最是中丞忧国计,几回独立向东流。
在南浦和西邱之间,我的轿子行驶,整天停留在这个州。云层遮掩着高耸的城塔,水位上涨,孤渡口偶然遇到了一只小船。林间微风轻拂,花儿开得晚,山雨来得缓慢,麦子还没有成熟。最让我忧心的是中丞忧国的计策,几次我独自站立向东流去。
邵宝,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的感慨。他的诗风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关注社会现实。
该诗写于邵宝在通州相城期间,表达了他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反映出诗人在政治动荡中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邵宝在南浦和西邱之间的游历所引发的思索。首句“肩舆南浦复西邱”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表现出诗人在游历中的悠闲与沉思。接着,诗人用“云隐层城才见塔”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似乎在传达他对未来的模糊预感。
“水漫孤渡偶逢舟”则是将自然景色与人生遭遇结合,孤渡口的水漫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而后两句“林风力浅花能晚,山雨声迟麦未秋”则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与感慨。
最后两句“最是中丞忧国计,几回独立向东流”更是直白地揭示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思考。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忧虑,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对未来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诗中提到的交通工具是:
A. 马车
B. 肩舆
C. 船
“水漫孤渡”中的“孤渡”指的是:
A. 热闹的渡口
B. 孤独的渡口
C. 繁忙的渡口
诗人在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虑
C. 无所谓
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未来的展望与感慨,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象,表达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而邵宝则更为沉重,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