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宋五公 其一 李文靖公

《宋五公 其一 李文靖公》

时间: 2025-05-05 09:35:09

诗句

李公安平相,雅识极渊永。

惓惓闵无告,扣陛日有请。

格君古不易,虑国存要领。

纷然土木兴,始悟先几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09

原文展示:

李公安平相,雅识极渊永。
惓惓闵无告,扣陛日有请。
格君古不易,虑国存要领。
纷然土木兴,始悟先几炳。

白话文翻译:

李公在朝廷上平易近人,才智深厚而悠久。
我忧心忡忡,却无处倾诉,只能在日常中向您请教。
治理国家的原则古老而不易,必须仔细思考国家存亡的重要。
纷繁的土木工程兴起,我才开始明白先贤的智慧。

注释:

  • 李公:指李文靖公,是当时的官员,受人尊重。
  • 安平相:形容他在政治上的风度,和蔼可亲。
  • 雅识:高雅的学识。
  • 惓惓:忧虑、焦虑的样子。
  • 扣陛日:向皇帝请示、请求的意思。
  • 格君:治理国家的原则。
  • 存要领:关乎国家存亡的要点。
  • 纷然:形容事物复杂、繁多。
  • 土木兴:指兴起的建筑工程。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格君古不易”可以理解为古代治理国家的理念与原则,强调古代智者的智慧在现代仍然适用。诗中提到的土木兴起,反映了明代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生卒年不详),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当时的文人交往密切,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正直的品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方孝孺在诗中表达了对李文靖公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切思考,展现出他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宋五公 其一 李文靖公》是一首充满敬仰与忧虑的诗作。诗中,方孝孺通过对李公的描绘,表现了他对高尚品德与才能的赞美。李公的“安平相”和“雅识”不仅说明了其人格魅力,也暗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智慧与能力。诗人的“惓惓闵无告”则展现了他作为个体的无奈与焦虑,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并不少见,显示了文人对社会动荡的敏感。

紧接着,诗中提到的“格君古不易”,表明了诗人对传统治国理政理念的认同与重视。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国家的安稳依赖于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实践。而“纷然土木兴”则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思,随着社会的变化,诗人意识到先贤们的智慧仍需被继承与发扬。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李文靖公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李公安平相:李公在朝廷上和蔼可亲,体现了其亲民的风范。
  2. 雅识极渊永:李公的学识深厚且持久,显示其博学之才。
  3. 惓惓闵无告:我心中焦虑,却没有人可以倾诉,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4. 扣陛日有请:我只能向您请教,显示出对李公的依赖与尊重。
  5. 格君古不易:治理国家的原则古老而不易,强调了传统智慧的重要性。
  6. 虑国存要领:必须认真思考国家生存的要点,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7. 纷然土木兴:随着建筑工程的繁多,反映出社会的发展。
  8. 始悟先几炳:我开始领悟古人的智慧,显示出对历史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平相”与“雅识”,运用对称结构增强韵律感。
  • 比喻:通过“土木兴”比喻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 排比:通过列举表达对李公的赞美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贤者李文靖公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性。诗中既有对个人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丰富而深邃。

意象分析:

  • 李公:象征着理想中的治国者,代表了智慧与仁德。
  • 安平: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民众的安乐,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 古不易:代表着传统智慧与治理理念的传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
  • 土木兴:象征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暗示着潜在的社会问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公在诗中被描绘成怎样的人物? A. 贫穷无知
    B. 和蔼可亲,才智深厚
    C. 专横暴虐

  2. 诗中“惓惓”一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无奈与焦虑
    C. 喜悦

  3. “纷然土木兴”指的是什么? A. 经济繁荣与建筑发展
    B. 战争与破坏
    C. 文化衰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方孝孺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家的关注,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个体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而方孝孺则更加关注治国理政的智慧与历史传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方孝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客夜闻女病(时在钱塘) 秋日江馆咏怀 题赵希远画宋杭京万松金阙图 回文 凉州词(二首) 伐木词 赋得蟹送人之官 宿道王兰若 雨中过玉遮山(二首) 姑苏杂咏 练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透心凉 王字旁的字 羿彀 鼓乐齐鸣 貌状 宝盖头的字 填街溢巷 攴字旁的字 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挂面 厂字头的字 将本求利 聿字旁的字 挺胸突肚 包含租的词语有哪些 干灵 浅幭 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