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6:56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
床空唯唯轩,冠小不施簪。
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
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
夜晚已经很久,残余的暑气也将结束,清爽的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床上空荡荡的,只有微风轻拂,帽子小得不需要插簪子。竹子的影子在凉爽的月光下摇曳,林梢上的星辰也开始转动,预示着黎明的来临。人心中有着喧嚣与寂静,何必追求那云雾缭绕的深邃呢?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其政治生涯也颇具影响力,主张“抑权扶民”,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暑气渐去,秋风送爽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闲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和清晨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安静自持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夜久残暑尽”开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好风来满襟”表达了内心的舒畅和随意,似乎一切烦恼都随着暑气的消散而烟消云散。
“床空唯唯轩,冠小不施簪”,则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床上空空如也,反而显得心灵的宁静。诗中竹影与凉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一句“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则引发深思,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探讨。人在面对喧嚣的世界时,往往会渴望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存在,但诗人认为这种追求未必必要,反而要珍惜眼前的宁静与自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生命的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在纷扰的世间,人心的平静更为重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床空唯唯轩”是什么意思?
A. 床上有人
B. 床上空荡荡
C. 床上有书
诗人用“竹影乱凉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场景
B. 清幽的夜晚
C. 白天的繁忙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淡泊与宁静的向往
C. 对财富的渴望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与《和宋郎中孟秋省直》相近,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却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