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7:10
骊驹北上雪孱颜,
韊矢前驱度汉关。
僧室松杉清照眼,
驿亭烟火迥依山。
马衔边草枯犹瘦,
雁怯胡云冷未还。
贱子不须回首问,
鬓毛萧飒簿书间。
这首诗描绘了北上旅途中的景象:黑色骏马在雪中显得苍白,马鞭驱动着它穿越汉关。僧舍中松树和杉树清晰可见,驿亭旁的烟火与山的轮廓遥相呼应。马嘴中衔着的边草已经枯萎得瘦弱,雁阵在寒冷的胡云中显得畏惧还未归来。可怜的我不必回头询问,鬓发已经苍白,书卷也在我手中轻轻摇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政治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司马光北上出任官职的途中,描绘了雪中旅行的艰辛和对别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以北上的旅程为背景,采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严寒环境中的孤独与艰辛。诗人以“骊驹”开篇,象征着出行的决心和力量,但随之而来的“雪孱颜”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凄凉的感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僧舍的宁静与驿亭的温暖,形成了旅途中难得的安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对比与渴望。
诗中通过对马草的描绘,展现出边草枯瘦的景象,暗指旅途的艰苦。同时,雁阵的畏惧,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联“贱子不须回首问,鬓毛萧飒簿书间”更是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人生无常的感悟,尽管身处困境,但仍保持一份淡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旅途的思考与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离别的感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与坚韧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骊驹”指的是什么?
“贱子不须回首问”中“贱子”指的是谁?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