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05:09
又赠
作者: 柳富 〔宋代〕
临流对月暗悲酸,
瘦立东风自怯寒。
湘水佳人方告疾,
帝都才子亦非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乾。
万里云山无路去,
虚劳魂梦过湘滩。
在月光下,我面对流水,感到无尽的悲伤,
孤单地面对东风,不禁感到一丝寒意。
湘水那边的佳人正向我诉说她的病痛,
而在帝都的才子们也并不安宁。
春蚕直到死去才会停止吐丝,
蜡烛燃尽成灰,泪水才会干涸。
万里云山之间没有回去的路,
我只能徒劳地在梦中回忆湘滩。
柳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友的思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感情真挚。
《又赠》是在诗人经历了某些人生波折后写成的,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佳人和才子的描绘,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情感的无奈。
《又赠》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思考。首联以“临流对月”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暗示诗人与自然的深刻对话。诗人孤独地面对月光,感受到的悲伤和寒意,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对情感的无助。
中间两联提到湘水的佳人和帝都的才子,暗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湘水的佳人即使在病痛中也在诉说着情感的纠葛,而帝都的才子在权利中心却同样无法安宁。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苦恼,也勾勒出了一幅关于人情冷暖的画面。
后面两联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和“蜡烛成灰泪始乾”的比喻,深刻表达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执着。诗人认为,真正的情感似春蚕般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会停止。而蜡烛的燃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泪水的干涸则意味着情感的消逝,令人感到无比惋惜。
最后一联“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到无路可退,只能在梦中徘徊,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和沉重的思索。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爱情的思考,以及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存在的脆弱与无奈,突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对人生苦痛的感慨。
诗中提到“湘水佳人方告疾”,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长江的美人正在唱歌
B. 湘江的佳人在诉说病痛
C. 湘水的佳人正在游泳
D. 湘水的佳人正在跳舞
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春蚕”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情感的奉献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深厚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虚劳魂梦过湘滩”,其中“虚劳”指的是什么?
A. 梦想的追求
B. 徒劳的思念
C. 真实的痛苦
D. 生命的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