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3:50
江神子(别子似,未章寄潘德久)
辛弃疾
看君人物汉西都。
过吾庐。
笑谈初。
便说公卿,元自要通儒。
一自梅花开了后,
长怕说,赋归欤。
而今别恨满江湖。
怎消除。
算何如。
杖屦当时,闻早放教疏。
今代故交新贵后,
浑不寄,数行书。
看你在汉朝西都的风采,
经过我家,
初见时笑谈欢畅。
便说公卿,原本就想要通晓儒学。
自从梅花开后,
我便害怕再提起,是否该赋诗。
如今别离的怨恨充满江湖,
怎么才能消除?
算起来有什么用?
当时我手杖和鞋子早已放下,
现在的故交和新贵相继而来,
完全不寄托于数行书信。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感叹人生的无奈与别离的苦楚,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江神子(别子似,未章寄潘德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对友人的回忆与感慨,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惜。全词开头便以对“君”的赞美引入,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随着对往昔欢聚时光的回忆,情感逐渐转向对离别的惆怅。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巧妙地运用了梅花这一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暗寓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梅花的开放也与时间的流逝相对应,使得词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中的“江湖”一词,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之地,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无奈映射,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词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彼此的关心。最后,辛弃疾通过对故交的回忆与对新贵的冷漠对比,表达出了对不同时代人际关系的感慨与失落。这首词不仅仅是一封寄情的信,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所提及的“汉西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中梅花开放后,作者害怕说什么?
诗中提到“杖屦”,作者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