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2:03
《闵冢》
作者:梅尧臣
盗发广陵冢,及扉开石枢。
中环走彻道,高阔可通车。
五尺铜铸人,执兵冠服朱。
壁石刻位号,列侍幽宫隅。
殿将将军属,侍郎常侍俱。
启棺见其尸,鬓斑颜未渝。
白璧十双藉,云母一尺铺。
黄金塞耳鼻,千岁不腐枯。
生为贵与富,死与人未殊。
后世逢暴祸,虽久将焉如。
尧舜及周孔,岂不固形躯。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被盗的古墓,墓门打开,石枢转动。墓内结构错综复杂,宽大到可以通车。墓中有一个五尺高的铜铸人像,手持兵器,身穿红色官服。墙壁上刻有位号,排列在幽静的宫殿角落。殿中有将军和侍郎等人陪伴。打开棺材,看到尸体,虽然头发斑白,脸色却依然没有变化。棺木中铺着十双白璧,和一尺宽的云母。耳鼻被黄金填塞,千年后依然没有腐烂。生时的财富与尊贵,死后和他人没有区别。后世遇到灾难,纵然时日再久,又能如何呢?尧、舜以及周、孔,难道不也是如此保持着躯体吗?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质朴,常以写景抒情、咏物寄情为主。他的作品在宋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闵冢》创作于宋代,正值历史变迁、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古墓的场景,反思生死、财富与人性的关系,表达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闵冢》是一首通过古墓的描写,探讨生死、财富与人性关系的诗作。诗中以“盗发广陵冢”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场景,随着诗句的推进,墓中细致的描写,如铜铸人、壁上刻位号、白璧与黄金等,展现了古人对死亡的重视与对财富的追求。
梅尧臣通过对尸体的描写,强调了生与死的平等,揭示了财富与地位在死亡面前的无意义。他用“生为贵与富,死与人未殊”一句,直指人类的脆弱与无常。后世遭遇的暴祸,纵然时日再久,也无法逃避生死的真理。
整首诗不仅蕴含了历史的沧桑感,也引发了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用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类共同的命运,令人感慨。
整首诗探讨了生与死的关系,表现出财富与权力在死亡面前的无力感,强调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闵冢》的作者是谁?
诗中“生为贵与富,死与人未殊”表达了什么观点?
诗中提到的“广陵冢”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