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3:51
叶大卿挽词三首
自古贤才少,滔滔岂足云。
善人安得见,清誉久来闻。
器陨龙文鼎,魂归马鬣坟。
丰碑几当立,籍甚著遗芬。
自古以来,真正的贤才就少得可怜,滔滔江水怎能形容其多。善良的人又如何能见到这些贤才,清白的声誉何时才能长久流传呢?器物陨落如龙文鼎,英灵归于马鬣坟。丰碑究竟能立多少,记载的名声又有多么显赫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宗之,号鹤汀,宋代著名诗人。他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怀念叶大卿之际,表达了对贤才短缺的惋惜,以及对清白声誉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人才和道德的深刻关注。
《叶大卿挽词三首》以哀悼的语气,深刻表达了对于贤才、善人的珍惜与惋惜。诗的第一句“自古贤才少,滔滔岂足云”,开篇即引入了人才匮乏的主题,叹息人才如江水般稀少。接下来的“善人安得见,清誉久来闻”,则进一步强调了善良的人们如何难以见到真正的贤才,以及清白的声誉何以难以长久流传。
“器陨龙文鼎,魂归马鬣坟”,通过两个象征性意象,展示了贤才的逝去和归宿,表达了对历史英杰的追忆与惋惜。最后一联“丰碑几当立,籍甚著遗芬”,发出对历史留存和名声显赫的思考,暗示着真正的成就和美德是否能够被后人铭记。
整首诗情感真挚,思考深刻,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状的反思,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贤才的叹息为主线,反映出作者对道德与才能的重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当代人才匮乏的忧虑。
意象词汇:
各意象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且在诗中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对贤才的深切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贤才”稀少,第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器陨龙文鼎”中的“器”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丰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梅尧臣的挽词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对人才和社会的关注,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对个人的怀念,而杜甫则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