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40
灉湖山寺
作者: 张说〔唐代〕
空山寂历道心生,
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
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
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
不将萝薜易簪缨。
在空寂的山中,心灵得以安宁,
遥远的山谷中,传来野鸟的鸣声。
禅房本来是与世无争的地方,
那香台又怎能与世俗的情感相提并论呢?
云间的东岭高耸入云,
树林中南湖的水面一片明亮。
如果让我知道这些心意,
我宁愿不将花草的装饰与世俗的华丽相交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说,字子寿,唐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隐逸生活,体现出对简朴、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风气逐渐趋向繁华,士人们对权势和名利的追逐使得一些人选择隐居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灉湖山寺》是一首描写山水禅意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空山、虚谷、禅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首句“空山寂历道心生”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归属感。接着,诗人通过“虚谷迢遥野鸟声”引入自然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宁静的氛围。
在后面的描绘中,诗人将禅室与世俗情感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通过对南湖与东岭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表达了一种如果能知晓内心的真实意图,就不愿意用花草的华丽来交换世俗的繁华的情感。这种情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向往宁静、自然的生活,反映出唐代士人对禅宗思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虚谷”是指什么?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不将萝薜易簪缨”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灉湖山寺》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