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9:21
三学院
作者: 王投 〔宋代〕
精蓝本是真人宅,
叠嶂今古释子山。
绿树不妨丹鹤下,
白云常伴老僧闲。
无风木任秋蝉荫,
积雨庭多石藓斑。
儒客坐来除俗态,
暮钟飞出望归还。
这片精蓝的天地,真是高人的居所,
叠嶂的山峦,诉说着古今释迦之道。
绿树成荫,不妨让丹鹤在此栖息,
白云常伴,老僧在此悠然自得。
无风时,树木任由秋蝉栖息,
雨后庭院,石缝间满是青苔斑驳。
儒生们坐来,去掉世俗的浮躁,
黄昏的钟声,伴着归家的思念飞出。
作者介绍:王投,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颇具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王投隐居于山水之间之时,表现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往往追求隐逸生活,以逃避纷扰的官场与世俗的纷争。
《三学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隐逸环境,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诗的首句“精蓝本是真人宅”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带有一种超然的气氛,暗示诗人对高人隐居境界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中,山水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和谐的自然景象,绿树、白云、丹鹤、老僧等意象交融,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隐居图景。
“无风木任秋蝉荫,积雨庭多石藓斑”两句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安详。诗人在这里似乎强调了宁静的生活中存在的自然规律。在最后两句中,儒客的到来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对世俗的反思,黄昏的钟声则传达了一种归属感与思念,暗藏着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他宁静、淡泊的心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隐士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逃避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宁静、淡泊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精蓝”指什么?
a. 清澈的蓝色天空
b. 深邃的海洋
c. 繁茂的森林
d. 灿烂的阳光
“无风木任秋蝉荫”中的“秋蝉”象征什么?
a. 暖和的夏季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d. 世俗的烦恼
诗中儒生们的到来象征着什么?
a. 文化的传承
b. 纷争的开始
c. 自然的破坏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