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隐居

《隐居》

时间: 2025-04-27 02:00:48

诗句

庞君居鹿门,郑子耕谷口。

西山蕨正肥,此乐君知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0:48

原文展示

隐居
作者: 陈登 〔明代〕

庞君居鹿门,
郑子耕谷口。
西山蕨正肥,
此乐君知否。

白话文翻译

庞君住在鹿门山,郑子在谷口耕作。西山的蕨菜正在茂盛生长,这样的乐趣你知道吗?

注释

  • 庞君:庞德公,隐士,常被称为庞君,隐居于鹿门山。
  • 鹿门:指鹿门山,位于今浙江省,历史上是许多隐士的居住地。
  • 郑子:指郑玄,隐士,寓意与庞君并列,隐居于世。
  • 耕谷口:指在山谷的入口处耕作,生活简朴。
  • 西山:指西边的山,象征自然的丰饶。
  • :一种野生植物,常用于食用,象征自然的馈赠。
  • 此乐君知否:表达对隐居生活乐趣的分享与探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登,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常以隐居为主题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隐居》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赞美。在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退,追求自然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诗歌鉴赏

《隐居》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乐趣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庞君和郑子两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状态。诗人在鹿门山和谷口的背景下,让人感受到两位隐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的开头提到庞君和郑子,展现了隐士的友谊与共处,反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接着提到西山的蕨菜生长茂盛,隐喻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富足。最后一句“此乐君知否”则是邀请读者一同感受这种隐居生活的乐趣。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是一种对世俗喧嚣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结构紧凑,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与宁静的心态,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庞君居鹿门:引入庞君,表明他的隐居地,鹿门山是知名的隐士聚集地。
  2. 郑子耕谷口:描绘郑子在山谷口耕作的场景,展现隐居者的生活状态。
  3. 西山蕨正肥:表现自然的富饶,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 此乐君知否:以问句引导读者思考隐居的乐趣,增强诗的互动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庞君居鹿门,郑子耕谷口”,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蕨菜的描写象征着自然的馈赠,隐士对自然的依赖与珍视。
  • 问句:通过“此乐君知否”的设问,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居生活的乐趣展开,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反映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鹿门:象征隐逸与远离尘世。
  •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食物的来源。
  • 耕作:体现隐士的自给自足与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庞君居住在哪座山?
    A. 青山
    B. 鹿门
    C. 黄山
    D. 泰山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两位隐士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西山蕨菜象征着生活的贫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庞君,郑子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但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而陈登的《隐居》则更侧重于隐士之间的生活情趣与友谊。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点绛唇 西地锦 胜胜慢 清平乐(送同舍周智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甜言蜜语 建之底的字 鹤子梅妻 皮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重蒙 隹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善善恶恶 齒字旁的字 霍地 丁艰 欣合 蔓草难除 矜奇炫博 严父慈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