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9:24
我昔在家日,有乐不自知。
及兹出门游,始复思往时。
贫贱为客难,寝食不获宜。
异乡寡俦侣,僮仆相拥持。
天性本至慵,强使赋再驰。
发言恐有忤,蹈足虑近危。
人生贵安逸,壮游亦奚为。
何当谢斯役,归守东冈陂。
我过去在家时,生活快乐却未曾察觉。
如今出门游玩,才开始怀念往日。
贫穷和困苦身为异乡客,生活得不自在。
在外地朋友稀少,只有仆人相伴。
我本性情懒散,却硬要自己再出发。
说话时害怕得罪人,走路时担心出意外。
人生最重要的是安逸,壮游又有什么意义呢?
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样的劳役,回去守住东冈的山坡?
高启(约1336年-约1374年),字季蕃,号山阴,明代初期著名的诗人,与徐渭、冯梦龙并称。高启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体情感,尤其在抒发思乡之情和人生哲理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
《我昔》创作于高启晚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过去的安逸与现在的艰难,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旅行的无奈,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下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情。
《我昔》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与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展现出他对安逸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首句“我昔在家日,有乐不自知”点出了诗人对往昔快乐时光的反思,生活的平淡与简单让他未曾察觉其乐。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出门游历后,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困苦,反映出他对友谊和生活舒适度的渴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剖析自己的内心:他本性懒散,却被逼迫去奔波,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恐惧。最后,诗人提到“人生贵安逸,壮游亦奚为”,深刻地揭示了在经历了许多艰辛后,他对安稳生活的珍视。这种对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真实而深邃,使得这首诗在中国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后,安逸与舒适才是最值得珍视的。
诗人提到的“昔”指的是:
A. 现在
B. 过去
C. 未来
在诗中,诗人对“壮游”的态度是:
A. 积极向往
B. 无所谓
C. 质疑其意义
诗中“发言恐有忤”主要表达的是:
A. 说话的自信
B. 害怕得罪他人
C. 喜欢交谈
高启的《我昔》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涉及对故乡的思念,但高启更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而李白则充满了对自由与壮游的向往。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