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元日读易

《元日读易》

时间: 2025-04-30 20:43:52

诗句

伏义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安得名山处处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3:52

原文展示

元日读易
陆游 〔宋代〕

伏义三十余万岁,
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
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
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
安得名山处处藏!

白话文翻译

元日读易
陆游 〔宋代〕

伏义已经有三十多万年的历史,
传承者如同泰山上的一根毫毛。
春秋时期虽然已经是鲁国的麟凤绝迹,
但礼乐文化却在先秦时期如同烈火般消亡。
孟子虽有才能却只能讲述封建之道,
而孔子已经不再谈论那些荒唐的事情。
然而,易学幸好尚未消亡,
怎么能让名山大川处处藏匿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伏义:传说中的古代圣王,易经的创始人。
  • 毫芒:形容微小的东西,这里指代易经的传承者。
  • 春秋:指春秋时期,历史上鲁国的一个阶段。
  • 礼乐:指儒家提倡的礼节与音乐,文化的象征。
  • 孟轲:即孟子,儒家学派重要人物。
  • 鸿荒:泛指无边无际的荒野或无意义的事情。
  • 易学:指《易经》及其相关的学问。

典故解析

  • 伏义:在传说中,伏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象征着智慧与哲学。
  • 孔子孟子:两位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与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志士。他一生撰写了大量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陆游在历史上以其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旦,寓意新年新气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易学的珍视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歌鉴赏

《元日读易》是一首富有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古诗,表达了陆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提及伏义、孔子、孟子等历史人物,展现了文化传承的脉络与深远影响。诗的开头提到伏义的悠久历史,表明了易学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随即引入春秋时期的鲁国衰落,暗示了文化的衰退与变迁。陆游通过对比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特别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诗中后半部分的“於虖易学幸未泯”,则是对易学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希望与坚持。结尾的“安得名山处处藏”更是发出了对文化传承的呼唤,隐含着陆游希望在新时代中重振传统文化的愿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深厚,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文化的希望感,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个诗人的智慧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伏义三十余万岁”:强调伏义的悠久,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 “传者太山一毫芒”:传承者虽微小,但其价值如泰山般重要。
  • “春秋虽自鲁麟绝”:鲁国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暗示文化的衰落。
  • “礼乐盖先秦火亡”:礼乐文化在先秦时期已消亡,唤起对文化遗失的感慨。
  • “孟轲财能道封建”:孟子的思想被封建体制束缚,未能完全发挥。
  • “孔子已不言鸿荒”:孔子的伟大思想在动荡中失声,反映了历史的无奈。
  • “於虖易学幸未泯”:易学尚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希望。
  • “安得名山处处藏!”:呼吁在新的时代中,传统文化应被重视与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歌形式美观,如“伏义”和“传者”之间的对比。
  • 比喻:将传承者比作泰山的一毫芒,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重要性。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诗的气势,表达历史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文化的传承与衰落展开,表现了陆游对易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关注,反映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伏义:象征智慧与文化的源头。
  • 太山:象征文化的根基与重要性。
  • 春秋:历史的象征,代表文化的变迁。
  • 礼乐:文化的核心部分,体现了儒家思想。
  • 名山:象征着文化的高峰与传承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元日读易》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C. 对自然的赞美

  2. “安得名山处处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山川的热爱
    B. 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希望
    C. 对时局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伏义象征着什么?
    A. 诗歌的韵律
    B. 文化的源头与智慧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慨。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文化与国家的担忧。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元日读易》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到历史与文化,但陆游更多关注文化的传承,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集》:收录了陆游的主要诗作与散文,了解其思想与风格的好资料。
  • 《中国古代文化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解读,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文化背景。

相关查询

虞美人 乙丑九秋,饮集西园,雪伶燕琴演虞姬舞剑剧。竹枝交雨,兰锋眩春,仿佛其度 虞美人 其四 虞美人 其二 虞美人 其四 虞美人 其二 虞美人(代儿寿黄靖州) 虞美人 雨过,第二体 虞美人 有感 虞美人 虞美人 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局缩 柱石之士 显山露水 神怒天诛 泥塑 車字旁的字 团结一致 马字旁的字 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包含藴的词语有哪些 绵白糖 送气 馬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钦佩 妄言妄语 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