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3:52
元日读易
陆游 〔宋代〕
伏义三十余万岁,
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
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
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
安得名山处处藏!
元日读易
陆游 〔宋代〕
伏义已经有三十多万年的历史,
传承者如同泰山上的一根毫毛。
春秋时期虽然已经是鲁国的麟凤绝迹,
但礼乐文化却在先秦时期如同烈火般消亡。
孟子虽有才能却只能讲述封建之道,
而孔子已经不再谈论那些荒唐的事情。
然而,易学幸好尚未消亡,
怎么能让名山大川处处藏匿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志士。他一生撰写了大量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陆游在历史上以其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旦,寓意新年新气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易学的珍视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元日读易》是一首富有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古诗,表达了陆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提及伏义、孔子、孟子等历史人物,展现了文化传承的脉络与深远影响。诗的开头提到伏义的悠久历史,表明了易学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随即引入春秋时期的鲁国衰落,暗示了文化的衰退与变迁。陆游通过对比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特别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诗中后半部分的“於虖易学幸未泯”,则是对易学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希望与坚持。结尾的“安得名山处处藏”更是发出了对文化传承的呼唤,隐含着陆游希望在新时代中重振传统文化的愿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深厚,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文化的希望感,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个诗人的智慧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文化的传承与衰落展开,表现了陆游对易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关注,反映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陆游的《元日读易》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C. 对自然的赞美
“安得名山处处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山川的热爱
B. 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希望
C. 对时局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伏义象征着什么?
A. 诗歌的韵律
B. 文化的源头与智慧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