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1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8:55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
作者: 阳枋 〔宋代〕
造化仁民意,潇潇夜雨声。
焦原换得润,枯黍喜更生。
染出林阴密,濯余天气清。
秋河从此挽,尽洗北来兵。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造化的仁爱之情,潇潇的夜雨声在耳边响起。干枯的土地得到了滋润,枯萎的黍禾重新焕发生机。雨水染绿了浓密的树荫,洗净了残留的秋天气息。从此秋河流淌,洗净了北方的战火。
作者介绍:阳枋,字君实,号晴川,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民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立秋时节,正值大地干旱之时,作者通过描写秋雨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在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借助自然的滋润,寄托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是一首抒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民生的关怀。诗的开头以“造化仁民意”引入,强调自然的恩泽与人们的关系,显示出诗人对天地间生灵的深切关注。接着,潇潇夜雨声打破了干旱的寂静,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展现了自然的力量。
“焦原换得润,枯黍喜更生”一句,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复苏了干枯的禾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此时的雨水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生活的希望与象征。接下来的“染出林阴密,濯余天气清”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对话,雨水使得林木更加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最后,诗人以“秋河从此挽,尽洗北来兵”作结,既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暗示着和平的希望。诗人在自然的变化中,寄托了对国家安宁与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立秋时节的喜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民生安宁、国家和平的美好愿望。诗人在自然的变化中,感悟到生命的轮回与希望,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焦原换得润”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土地得到滋润
B. 生活变得艰难
C. 天气变得寒冷
“秋河从此挽”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A. 秋河开始流淌
B. 生活变得快乐
C. 战争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