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飞鸿亭

《飞鸿亭》

时间: 2025-05-10 09:12:07

诗句

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

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

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

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

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

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

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

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

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

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

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2:07

原文展示

飞鸿亭
作者:贺铸

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
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
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
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
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
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
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
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
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
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
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飞鸿亭的游览感受。首先,诗中提到禅林横跨山间,亭子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飞翔的感觉。千里远眺,忧虑似乎在登高后都消散了。这样的游玩是在公闲暇时,东南的晨光渐渐升起,霜染的野外如同明亮的铠甲,云层低垂如海中的大鹏。东州的天气温暖,腊月的河流没有结冰,巨船从洪口驶出,腾空而起。作者静坐思考,似乎听见桐鱼在为僧人准备饭食。生台上喂饱的鸽子在浮图的层次上散布开来。作者昂首长啸,清风吹动着衣襟。稀疏的紫色虚空之路上,鸿雁在高空飞翔。仿佛在这景象中,看到的都是闲散的公子,低头便能握住朱色的丝绳。虽然粉绘的装饰早已斑驳,但灵气依旧,只是回应无声。回顾自己学识渊博却仍感不足,更何况无才能称道。于是决定放下官职,隐居于庵堂,修习大乘佛法。最后告诫二位朋友,不必多加嘲笑,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够成就。

注释

  • 禅林:指菩提树下的修行之地,象征清净。
  • 飞构:形容亭子修建得非常高,宛如飞起来一样。
  • 千里寄双睫:形容远眺时眼前的景象,心中的忧虑也随之消散。
  • 霜野:霜冻的田野,形容冬季的景象。
  • 大艑:大型船只,象征远行。
  • 趺坐:静坐,表示内心的宁静。
  • 桐鱼:指一种鱼,传说能听懂佛法,与僧人有缘。
  • 散上浮图层:形容鸽子飞散在塔楼之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1125),字海涛,号惕庵,北宋末年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清新俊逸,擅长描摹自然和抒发情感,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贺铸晚年,正值北宋时期的动荡之际,作者在身心疲惫之余,选择隐居于飞鸿亭,从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飞鸿亭》是一首展现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山水、亭台、飞鸟等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禅林跨山胁”引出一个宁静的环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中的忧虑随着千里远眺而消散,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中,借助冬日的苍凉、云层的低垂,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壮丽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深邃。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静坐思考的场景,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尤其是“趺坐思方寂”,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思考与感悟,最后引出对二位友人的劝诫,强调心灵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诗人在逃离尘世喧嚣的同时,也在寻求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禅林跨山胁:山间的禅林,意象清幽。
  2. 飞构凿崚嶒:亭子如飞行般高耸,形容其壮丽。
  3. 千里寄双睫:远眺时,忧虑随之消失。
  4. 百忧消一登:一登高,百般烦恼都抛却。
  5. 斯游属公暇:此行是公闲暇之时,体现了闲适。
  6. 晓日东南升:晨曦初现,温暖人心。
  7. 霜野明练甲:霜冻的野外如铠甲闪亮。
  8. 云阴垂海鹏:云层低垂,海中的大鹏若隐若现。
  9. 东州地阳暖:东州的阳光温暖如春。
  10. 腊月川无冰:腊月时河流没有结冰,象征温暖。
  11. 大艑出洪口:大型船只从洪口驶出,象征远行。
  12. 突去如骞腾:船只飞速而去,宛如腾空而起。
  13. 趺坐思方寂:静坐思考,内心宁静。
  14. 桐鱼闻饭僧:桐鱼似乎能够听到僧人的饭声。
  15. 生台饱驯鸽:生台上喂饱的鸽子,宁静和谐的景象。
  16. 散上浮图层:鸽子在塔楼上飞散,灵动而自由。
  17. 矫首发长啸:昂首长啸,表达内心的豪情。
  18. 清风鼓尘膺:清风吹动衣襟,感受自然之美。
  19. 寥寥紫虚路:空旷的紫色虚空道路,象征人生的道路。
  20. 鸿雁正凭凌:鸿雁在高空飞翔,象征自由。
  21. 仿像中散公:似乎在景象中看到闲散的公子。
  22. 俯手朱丝绳:低头能够握住朱色的丝绳,象征权利。
  23. 粉绘久零落:粉绘的装饰早已斑驳,象征岁月流逝。
  24. 爽灵呼不应:灵气回应无声,表达失落。
  25. 顾余识尤寡:回顾自己的知识渊博却依然感到不足。
  26. 况复无才称:更何况自己没有才能称道。
  27. 行且置缨笏:决定放下官职,隐居于庵堂。
  28. 庵栖宗大乘:修习大乘佛法,追求内心的宁静。
  29. 二子勿多诮:告诫朋友们不要嘲笑。
  30. 有心何不能: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构”、“霜野明练甲”等,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桐鱼闻饭僧”,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林:象征清净、修行的地方。
  • 飞构:高耸入云,象征追求理想与志向。
  • 霜野:冬日的景象,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大艑:巨船,象征远行与探索未知的勇气。
  • 桐鱼:象征对佛法的追求与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飞鸿亭》是由哪位作者创作的?

    • A. 李白
    • B. 贺铸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千里寄双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快乐
    • C. 超然物外的宁静
    • D. 愤怒
  3. “趺坐思方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忧心忡忡
    • B. 内心的宁静
    • C. 疲惫不堪
    • D. 无所事事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贺铸的《飞鸿亭》与杜甫的《登高》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感悟,但贺铸更侧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贺铸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落花四首 其三 说潮 句 其十五 寄临邛致政常郎中 南院词八首 其四 绿水 安将军歌 赠贡士李叙入太学 秦梁洪 松云轩四首为陈宜赋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狗盗鸡啼 匸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足字旁的字 进出口商品检验 滋腴 虎字头的字 凭眺 包含饧的词语有哪些 喑噁叱咤 一夫荷戈,万夫莫前 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槐本 形制之势 遗宅 包含癞的词语有哪些 绝口不道 鬼字旁的字 包含砧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