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3 22: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2:34:15
晓烟如织。猛驾舟如叶。双桨动,孤帆揭。水声惊舵尾,岸影移窗隙。抬眼望,一轮红吐扶桑日。辜负今番忆。容易前番别。清梦醒,柔肠结。帐垂珠带绕,被冷红绫摺。闲问取,朝来曾过谁家驿。
清晨的烟雾像织布一样浓密,我驾舟如同一片轻叶,双桨划动,孤独的帆儿高高升起。水声在舵尾响起,岸边的影子在窗隙中移动。我抬头望去,看到一轮红日从扶桑树上升起,心中却辜负了此番的回忆,轻易地想起了之前的离别。清晨的梦醒来,柔情的心肠紧绷。帐子垂下,珠带缠绕,被冷风和红绫裹住。我闲问,今晨经过了谁家的驿站?
“扶桑日”出自古代神话,扶桑是中国神话中生长着日出的神树,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黄永是清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词作品常体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真挚表达。
该诗可能写于黄永的旅行途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千秋岁 早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晨出发的旅程。开头的“晓烟如织”描绘了清晨的朦胧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猛驾舟如叶”则表现了行舟的轻快与自由,仿佛一切都在瞬息之间。随着“水声惊舵尾”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船后的水波,增加了动感。接下来的“岸影移窗隙”更是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结合,表现出船行中的孤独与思念。
诗人在抬头看见“扶桑日”时,内心的感慨油然而生,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辜负今番忆,容易前番别”则揭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惋惜。最后的“闲问取,朝来曾过谁家驿”则表现了人在旅途中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旅程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情感细腻而深刻。
“晓烟如织”中的“织”指的是什么? A. 编织 B. 织布 C. 形成
下列哪句与离别的感情最相关? A. 水声惊舵尾 B. 清梦醒,柔肠结 C. 便取朝来曾过谁家驿
“扶桑日”象征什么? A. 过去 B. 未来的希望 C. 伤感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黄永的诗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景象的壮美和豪情,二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