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4:30
倚筝床,停绣屟。薄晕上红靥。忍底生瞋,垂眼弄湘褶。多应别院花枝,无心滟笑,便防到目迎眉接。展湘箑。旋向芳草庭阴,翻翠弄蝴蝶。故自喃喃,冷语逗来杂。教侬欢怨都难,斜阳坐尽,又守过半枝银蜡。
依靠着筝床,停下了绣花的鞋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红晕。心中忍不住生气,低下眼帘在玩弄湘绣的褶皱。应该是别院的花枝,心中无聊却不自觉地笑着,避免目光相接、眉目相对。展开湘箑,向着芳草掩映的庭院,翻飞的蝴蝶如同玩耍。自己低声自语,冷冷的话语引来了杂音。让人欢喜与怨恨都难以分辨,斜阳已坐尽,剩下的只有半枝蜡烛的光亮。
姚燮(约1660-1730),字文舫,号瑶华,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风格细腻幽雅。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情感的思考。
这首《祝英台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的“倚筝床,停绣屟”,便营造出一种悠闲而又略带愁苦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接下来的“忍底生瞋,垂眼弄湘褶”则暗示出内心的不安与烦恼,面对美丽的景物,心中却是难以释怀的情绪。
诗中描绘的花枝、蝴蝶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尤其是“斜阳坐尽,又守过半枝银蜡”,用蜡烛的光亮暗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这种时光的流逝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使得作品在清丽的表面下,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内心情感的探讨,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中“倚筝床,停绣屟”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斜阳坐尽”中“斜阳”象征什么?
姚燮《祝英台近》与李清照《如梦令》对比: 两首作品均描绘了女性的内心情感,姚燮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而李清照则以清丽的语言抒发对爱情的眷恋,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风格上则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