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5:15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邪。
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
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白马追赶着朱红色的车子,黄昏时分驶入狭窄的巷道。
柳树上的乌鸦争先恐后地寻找栖息之处,争着想飞上屋顶。
东房的年轻妻子丈夫去从军,每当听到乌鸦的啼叫就知道夜晚已经来临。
诗中提到的“乌啼”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哀愁与思念。乌鸦在古诗中常常与孤独、离别相关联,尤其在描写思念远方亲人的场景中。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季凌,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咏怀诗,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边疆的思念和对士兵的同情。
《乌栖曲》写于王昌龄盛年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士兵频繁出征,诗人通过对身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军人家庭的同情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乌栖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士兵家庭的离愁别绪。首联画面生动,白马追车暗示着生活的快节奏与变迁,黄昏时的狭巷则营造出一种孤独感,给人以沉重的心情。接下来的描写中,柳树下乌鸦的争宿,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间的无奈,对比之下更显得少妇的孤独。最后一句点明主题,少妇因丈夫从军而感到的思念和孤独,乌鸦的啼鸣成为她了解夜晚降临的唯一信号,象征着对丈夫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厚的情感,表现出士兵家庭的苦楚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全诗主题围绕思念与孤独,展现了在战争背景下家庭的苦楚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乌栖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乌啼”象征着什么?
诗中哪个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静夜思》与《乌栖曲》都涉及到思念和孤独,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将视角放在了士兵家庭的苦楚上,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