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3:01
原文展示:
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匡山。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平铺三百里,高出九霄间。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閒。
白话文翻译:
一叶扁舟穿越彭蠡湖,远远望见匡庐山。巨大的岩石仿佛即将坠落,阴云时而散去又复归来。山峦平铺绵延三百里,高耸入云直插九霄之间。长久身处纷扰尘世之中,此刻观赏自然美景,心情自在宁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解缙(1369-1415),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大绅,号东山,江西吉水人。他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尤以诗名世。解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庐山壮丽景色,抒发诗人远离尘嚣、向往自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解缙在明代官场中颇有声望,但因直言进谏,多次遭贬。这首诗可能作于他游历庐山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感受。首句“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匡山”,通过“扁舟”与“远远”的对比,突出了庐山的遥远与壮阔。中间两句“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庐山岩石的险峻和云雾的变幻,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末句“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心境宁静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和诗人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体现了向往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主题。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扁舟过彭蠡”中的“彭蠡”指的是什么? A. 长江 B. 鄱阳湖 C. 洞庭湖 D. 西湖
“巨石危将堕”中的“危将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高出九霄间”中的“九霄”指的是什么? A. 极高的天空 B. 九层天 C. 九个星座 D. 九个神仙
诗中“久在风尘际”中的“风尘”象征着什么? A. 自然风景 B. 纷扰的尘世 C. 风和尘土 D. 风俗习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