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渡黄河

《渡黄河》

时间: 2025-05-10 10:39:28

诗句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9:28

原文展示:

渡黄河 谢榛 〔明代〕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白话文翻译:

走出大梁城,关河在清晨的晴朗中展开。 太阳翻滚在龙窟之上,风扫平了雁群栖息的沙滩。 倚着剑叹息自己的身世,张开帆布感受旅途的快意。 茫茫天地间不知身在何处,只听见远处船夫的歌声。

注释:

  • 大梁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古时为重要城市。
  • 关河:指黄河及其两岸的关隘。
  • 龙窟:比喻太阳升起的地方,可能指东方的山脉。
  • 雁沙:指雁群栖息的沙滩。
  • 嗟身事:叹息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 棹歌声:船夫划船时唱的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明代著名诗人,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并称“后七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即为其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大梁城,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知前程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渡黄河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写诗人离开大梁城,看到黄河在清晨的晴朗中展开,给人以开阔之感。颔联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太阳升起和风吹沙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颈联则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倚剑叹息,张帆快旅,表达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慨和对旅途的期待。尾联以茫茫不知处和空外棹歌声作结,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离开大梁城,看到黄河在清晨的晴朗中展开,给人以开阔之感。
  • 颔联: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太阳升起和风吹沙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
  • 颈联:转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倚剑叹息,张帆快旅,表达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慨和对旅途的期待。
  • 尾联:以茫茫不知处和空外棹歌声作结,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翻龙窟动”,将太阳升起比作龙窟的翻动,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扫雁沙平”,将风拟人化,赋予其清扫的动作。
  • 对仗:如“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旅途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龙窟:比喻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雁沙:指雁群栖息的沙滩,象征着旅途和远方。
  • 棹歌声:船夫划船时唱的歌,象征着旅途的歌声和远方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大梁城”是指今天的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开封 C. 洛阳 D. 西安
  2. “日翻龙窟动”中的“龙窟”比喻什么? A. 太阳 B. 山脉 C. 河流 D. 天空
  3. “风扫雁沙平”中的“雁沙”指什么? A. 雁群栖息的沙滩 B. 沙漠 C. 沙丘 D. 沙地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景象,与本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本诗相比,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 杜甫《春望》:与本诗相比,杜甫的诗更加沉郁,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谢榛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北窗 遣兴 涪州 堂东小室深丈袤半之戏作 杂赋 梦中作 登赏心亭 晚兴 昼眠 书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听心受 遵时养晦 一字之师 欠事 包含室的成语 穷考 反文旁的字 设张举措 叨扰 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狷傲 包含忧的成语 反犬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发屋求狸 矛字旁的字 包含炉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向火乞儿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