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桂殿秋

《桂殿秋》

时间: 2025-05-01 08:15:40

诗句

朝雨过,晚霞烘。

虫声断续小庭空。

疏帘远映三更月,石阶惊飞一叶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5:40

桂殿秋

作者: 周贻繁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朝雨过,晚霞烘。
虫声断续小庭空。
疏帘远映三更月,
石阶惊飞一叶桐。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细雨刚刚停歇,晚霞映照着天空。
小庭院里虫鸣声断断续续,显得空寂无比。
稀疏的帘子映照着三更的明月,
石阶上惊起一片桐叶飞舞。

注释:

  • 朝雨: 清晨的细雨。
  • 晚霞: 黄昏时分的彩霞,象征美丽的傍晚。
  • 虫声: 小虫的叫声,表示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疏帘: 稀疏的帘子,透出月光。
  • 三更月: 指夜晚三更时分的明月。
  • 石阶: 石制的台阶,象征庭院的宁静。
  • 飞一叶桐: 表现秋天的意象,桐叶的飞落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虫声”和“三更月”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了夜晚的静谧和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贻繁(约1640-约1705),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历任官职,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桂殿秋》创作于清代,正值中秋时节,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桂殿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清晨雨后和黄昏时分的宁静氛围。诗的开头“朝雨过,晚霞烘”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虫声断续小庭空”,虫鸣声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体现了秋夜的清冷与孤独。紧接着的“疏帘远映三更月”,通过月光的映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意境。最后一句“石阶惊飞一叶桐”,用桐叶的飞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悠远的境界,令人不禁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雨过,晚霞烘: 描绘了雨后傍晚的美丽景象,清晨的雨水在傍晚的霞光中闪烁。
  2. 虫声断续小庭空: 院子里虫鸣声断断续续,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感觉,表现孤寂之情。
  3. 疏帘远映三更月: 稀疏的帘子映射出三更的明月,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4. 石阶惊飞一叶桐: 石阶上的一片桐叶被惊飞,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朝雨过,晚霞烘”,构成对称的句式。
  • 意象: 通过“虫声”、“月光”、“桐叶”等意象,营造出秋夜的氛围。
  • 隐喻: 桐叶的飞落可以隐喻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清晨和黄昏,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宁静的美感,又蕴含着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雨: 象征清新与希望。
  • 晚霞: 代表美丽与宁静的时刻。
  • 虫声: 表达孤独与静谧。
  • 三更月: 象征夜的深邃与神秘。
  • 桐叶: 暗示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 A. 清晨的雨
    • B. 黄昏的霞光
    • C. 夜晚的月光
    • D. 所有以上
  2. 诗中虫声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寂
    • C. 忧愁
    • D. 兴奋

答案:

  1. D. 所有以上
  2. B. 孤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桂殿秋》和《月夜忆舍弟》,前者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后者则更加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二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与对宁静夜晚的赞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周贻繁及其诗歌》

相关查询

村路 次韵张敬之桂花 次韵友人悼宠落梅 次韵勿斋蜡梅 春月送人 春日閒居 春日即事 初冬即事 白虎行 六桥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盖头的字 叛违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桑间之音 尧天舜日 爪字旁的字 起开头的成语 赀麻 百鬼众魅 烟野 瘗玉埋香 比字旁的字 阳道 扬幡擂鼓 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汹涌渒湃 卤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