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2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25:43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这首诗描绘了夏至时节的习俗:人们用李子核做祝福的饰物,粽子用丝带系在手臂上,来帮助瘦弱的身体。节气的变化使得乡土习俗愈加丰富,老翁闲坐在一旁,陪伴着孩子们嬉戏玩耍。
“粽子”作为传统食品,在端午节期间特别盛行,象征着驱邪避害和对先人的追思。诗中提到的“乡俗”反映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在夏至这样的节气里,强调了地方习俗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石湖,江苏人。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乡土生活,作品多反映民俗和社会风情。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夏至,反映了当时人们在节气交替之际的活动和习俗,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家人团聚的温暖情感。
《夏至》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丰富的节日氛围和人情味。诗中提到的李核和粽子,既是夏至习俗的象征,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的恬静与欢乐,一方面表现了对传统民俗的认同,另一方面也通过老翁与儿童的互动,传递出家庭团聚和亲情的温暖。在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至的习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李核垂腰祝饐中的“李核”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粽丝”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的最后一句“老翁闲伴儿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夏至》与《静夜思》:
解读:虽然主题不同,但两首诗都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表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