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仁智堂

《仁智堂》

时间: 2025-05-02 15:46:37

诗句

公乎仁且智,意托山与水。

唱道本龙门,遗尘仍栗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46:37

原文展示:

仁智堂 赵蕃 〔宋代〕 公乎仁且智,意托山与水。唱道本龙门,遗尘仍栗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啊,您既仁慈又智慧,您的意志寄托于山川之间。您传扬的道理源自高远的龙门,留下的遗迹依旧在宁静的栗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公乎:对某人的尊称,此处指某位具有仁智品质的人。
  • 仁且智:仁慈与智慧并存。
  • 意托山与水:意志或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
  • 唱道:传扬道理或教义。
  • 本龙门:源自高远的龙门,比喻高深的学问或道理。
  • 遗尘:留下的痕迹或遗迹。
  • 仍栗里:依旧在宁静的栗里,栗里可能指某地名,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典故解析:

  • 龙门:古代传说中鲤鱼跃过龙门即化为龙,比喻高远的学问或地位的提升。
  • 栗里:可能指某地名,具体典故需进一步考证,但在此诗中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某位具有仁智品质的人的敬仰,以及对其传扬的道理和遗迹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某位仁智之士的敬仰。诗中“公乎仁且智”直接点明了所赞颂之人的品质,而“意托山与水”则进一步以山水为载体,寄托了对其高尚情操的向往。后两句“唱道本龙门,遗尘仍栗里”则通过典故的运用,既展现了这位仁智之士的学问渊博和高远,又暗示了其遗迹的宁静与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乎仁且智”:直接赞颂某人的仁慈与智慧。
  • “意托山与水”:以山水为寄托,表达对其高尚情操的向往。
  • “唱道本龙门”:通过“龙门”典故,展现其学问渊博和高远。
  • “遗尘仍栗里”:暗示其遗迹的宁静与深远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本龙门”将学问或道理比作高远的龙门。
  • 象征:“栗里”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赞颂了一位具有仁智品质的人,并通过山水、典故等意象,表达了对其高尚情操的向往和对其遗迹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与水:象征自然、宁静与深远。
  • 龙门:象征高深的学问或道理。
  • 栗里:象征宁静或隐逸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公乎仁且智”赞颂了某人的什么品质? A. 勇敢与智慧 B. 仁慈与智慧 C. 仁慈与勇敢 答案:B

  2. “唱道本龙门”中的“龙门”比喻什么? A. 高深的学问 B. 宁静的地方 C. 隐逸之地 答案:A

  3. “遗尘仍栗里”中的“栗里”象征什么? A. 高深的学问 B. 宁静的地方 C. 隐逸之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与山水田园主题相近的诗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以山水为背景,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某位仁智之士的敬仰,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隐逸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霖喜霁适睹庙堂酬唱相去数千里而阴晴同之因用韵 蒋志父 跋曾玉堂训子十诗 沁园春(代为亲庭寿) 送赵鼎臣赴召二首 桂林宴交代董侍郎乐语口号 满庭芳(丙午登多景楼和王总侍韵) 宣公祠 摸鱼儿 其二 壬子初度 水调歌头·序正象古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学林 吃小亏得大便宜 经籍 利锁名牵 至阴 万世之业 艮字旁的字 千里姻缘 舌字旁的字 薛烛 比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幽秽 踵足相接 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