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霖喜霁适睹庙堂酬唱相去数千里而阴晴同之因用韵

《秋霖喜霁适睹庙堂酬唱相去数千里而阴晴同之因用韵》

时间: 2025-04-30 20:35:40

诗句

明良相正体坤乾,感格时旸本致虔。

坐使群方皆见日,谁言千里不同天。

只将精白承休德,岂在缁黄结善缘。

更得北风无羽檄,不妨举酒乐康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5:40

原文展示:

明良相正体坤乾,感格时旸本致虔。
坐使群方皆见日,谁言千里不同天。
只将精白承休德,岂在缁黄结善缘。
更得北风无羽檄,不妨举酒乐康年。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正如天地间的正气在相互感应。
让四方的人们都能看到阳光,谁说千里之外就没有同样的天空?
只要心中怀有纯洁的德行,何必在于世俗的名利交往?
更何况北风不再有急促的文书传达,举杯畅饮,尽情享受美好年华。

注释:

  • 明良:明亮而正直,形容光明正大的品德。
  • 相正:相互映衬,正与邪的对立。
  • 体坤乾:意指天地的阴阳之气,坤为地,乾为天。
  • 感格:感应和激发,表示对时节的感应。
  • :恭敬、诚心。
  • 群方:四方的人们。
  • 缁黄:形容世俗的名利关系,缁色为黑,黄为黄土色。
  • 羽檄:羽毛制作的文书,古代信使携带的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华,号寒溪,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期生活在南宋。他的诗风清新,常有清新脱俗之感,关注时局与个人情怀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的时局,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以及对于友谊和人际关系的感悟。诗人身处不同的地方,却能共享同一片天空,体现了心灵的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千里之外仍能感受到与朋友心灵相通的情感。开篇“明良相正体坤乾”,将天地之道与人的品德相提并论,强调道德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坐使群方皆见日”,则表明即使相隔千里,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照亮彼此的生活。诗中提到的“精白承休德”,更是指向了内心的纯洁与对德行的重视,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并非依赖于外在的形式。

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而自然,语言简练而深刻,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诗的最后两句,则用“北风无羽檄”暗示着与友人之间的联系不必依赖于书信的往来,举杯畅饮,乐在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对比正直的品德与天地的和谐,展示了道德的力量。
    • 第二联:强调即使相隔千里,心灵的共鸣能够让人们共享同一片天空。
    • 第三联:表达了追求内在德行的重要性,超越世俗的名利。
    • 第四联:传达出一种洒脱与乐观的生活态度,享受当下的美好。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体坤乾”、“千里不同天”,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3.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德行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反映出在不同的时空中,心灵的共鸣与人际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明良:象征着光明与正义。
  • 群方:代表着广阔的社会和人际关系。
  • 精白:象征着纯洁的德行。
  • 北风:象征着无形的联系与沟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的别名是什么? A. 子华
    B. 寒溪
    C. 以上都是

  2.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友谊的感慨? A. 明良相正体坤乾
    B. 谁言千里不同天
    C. 更得北风无羽檄

  3. 诗中提到的“羽檄”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兵器
    C. 交通工具

答案:1.C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李曾伯的诗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德行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显洒脱,后者则多了一份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解读》
  • 《李曾伯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右军留女帖赞 米元章壮观后帖赞 张忠献 徐铉小篆千文帖赞 赵伯山 朱文公离骚经赞 病中午后登山閒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宫词一百首 滕资政 朱文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猣意 爻字旁的字 地不爱宝 豕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赤口毒舌 乎结尾的成语 鐅盘 齿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将机就机 判施 麻将 焊接 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切切细语 溥天率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