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36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劫馀方恨风骚贱,
山阳又闻哀管。
咽断枯蝉,烧残翠蜡,
凋落惊传秋半。
沧桑倦眼。
便抛却人寰,尘缘都散。
渺渺云寒,此番应在九重宴。
仙游怎教忘返。
弃槎回望处,挥泣如霰。
冷社开时,新声倚就,
消息难凭归雁。
伤心九畹。
正故圃飞霜,紫箫吹怨。
独酹江天,一尊清泪满。
在经历了许多风雨后,我才恨那风花雪月的轻贱,而此时在山阳又听到了哀伤的管乐声。声声如蝉鸣,咽断了我的思绪;蜡烛也只剩下残烬,秋天已悄然过了一半。眼中的沧桑让我感到疲倦,便想要抛弃人世间的纷扰,所有的尘缘都已散去。远处的云朵寒冷而渺茫,这次的聚会应该是在九重天的宴会之上。仙人游玩,怎么能让我忘却归路?我放弃了木筏,回望那遥远的地方,泪水如霰般落下。冷冷的社团开时,新的乐声依靠而生,然而消息却难以依靠那归来的大雁。心中伤感如同九畹的秋霜,正如那故园里飞舞的霜雪,紫箫声声吹起怨恨。我独自饮酒于江天,满杯清泪溢出。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而著称,常通过个人经历与历史传承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对孔凡翁的悼念中写成,深受个人情感的影响,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逝去友人的无尽思念与伤感。
《台城路 挽孔凡翁》以哀伤的语调描绘了失去的遗憾和对友人的怀念。首联“劫馀方恨风骚贱”,即刻道出诗人对于往昔轻浮日子的反思。这一反思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暗示了对于社会风气的批判。接下来的山阳之音,仿佛是对亡友的挽歌,构筑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诗中“咽断枯蝉,烧残翠蜡”,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真挚,尤其是对离别的感伤,诗人通过“弃槎回望处,挥泣如霰”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无奈与痛苦,随着清泪的倾洒而愈加浓烈。最后以“独酹江天,一尊清泪满”收尾,令整首诗在悲痛中又显得孤独而高洁,带给读者一种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友人的悼念,深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劫馀方恨风骚贱”中“劫馀”指的是什么?
“咽断枯蝉”中的“咽断”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九重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