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一翦梅·新酒初香菊半含

《一翦梅·新酒初香菊半含》

时间: 2025-05-01 17:08:15

诗句

新酒初香菊半含。

月也三三。

日也三三。

登高已约上崭岩。

世事相担。

风雨相担。

头上茱萸颠倒簪。

身在河南。

心在江南。

渊明何日解征骖。

俯也何惭。

仰也何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8:15

原文展示:

一翦梅·新酒初香菊半含 陈德武 〔宋代〕

新酒初香菊半含。月也三三。日也三三。登高已约上崭岩。世事相担。风雨相担。头上茱萸颠倒簪。身在河南。心在江南。渊明何日解征骖。俯也何惭。仰也何惭。

白话文翻译:

新酿的酒散发出初香,菊花半开半含。无论是月亮还是太阳,都显得格外明亮。我们约定登高,攀登险峻的山岩。肩负着世间的重担,也承担着风雨的考验。头上颠倒地插着茱萸,身体虽在河南,心却飞向了江南。不知何时,渊明才能解脱征战的马车。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都无愧于心。

注释:

  • 新酒初香:指新酿的酒刚刚散发出香气。
  • 菊半含:菊花半开半含,形容菊花初放。
  • 月也三三,日也三三:形容月亮和太阳都非常明亮。
  • 崭岩:险峻的山岩。
  • 世事相担:肩负着世间的重担。
  • 风雨相担:承担着风雨的考验。
  • 茱萸颠倒簪:颠倒地插着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象征。
  • 身在河南,心在江南:身体虽在河南,心却向往江南。
  • 渊明何日解征骖:渊明指陶渊明,征骖指征战的马车,意指何时才能解脱征战的生活。
  • 俯也何惭,仰也何惭: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都无愧于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德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重阳节时所作,通过描绘新酒、菊花、登高等元素,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新酒、菊花、登高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的画面。诗中“月也三三,日也三三”运用了对仗和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世事相担,风雨相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承担和坚韧。“身在河南,心在江南”则抒发了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酒初香菊半含:开篇即点明时节和氛围,新酒的香气和半开的菊花,营造出秋日的清新。
  2. 月也三三,日也三三:运用对仗和重复,强调日月之明亮,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3. 登高已约上崭岩:约定登高,攀登险峻的山岩,展现了诗人的豪情。
  4. 世事相担,风雨相担:肩负世间的重担,承担风雨的考验,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
  5. 头上茱萸颠倒簪:颠倒地插着茱萸,象征着重阳节的习俗。
  6. 身在河南,心在江南:身体虽在河南,心却向往江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7. 渊明何日解征骖: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解脱征战生活的渴望。
  8. 俯也何惭,仰也何惭: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都无愧于心,展现了诗人的坦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也三三,日也三三”。
  • 重复:如“三三”的重复使用。
  • 象征:如茱萸象征重阳节,菊花象征秋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承担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酒:象征新酿的美酒,带来初香。
  • 菊花:象征秋日,半开半含,美丽而含蓄。
  • 月、日:象征明亮和美好的时光。
  • 崭岩:象征险峻和挑战。
  • 茱萸:象征重阳节的习俗。
  • 河南、江南:象征现实与理想,身体与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也三三,日也三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仗 B. 比喻 C. 拟人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身在河南,心在江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河南的喜爱 B. 对江南的向往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B

  3. 诗中“渊明何日解征骖”借用了哪个历史人物的典故?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登高》: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陈德武《一翦梅·新酒初香菊半含》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都以重阳节为背景,但陈诗更侧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而王诗则侧重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德武的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有助于理解诗中借用的典故。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僧昭素琴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留别登州举人 次韵朱光庭初夏 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 残句白头逢国士 失调名 和陶饮酒二十首 画车二首 其一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坎井之蛙 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上楼去梯 百岁之后 包含骏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导训 杂次 金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悲声 承风希旨 迩怨 身字旁的字 悠游自在 分守要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